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张家玉

张家玉

【生卒】:1615—1647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生卒】:1616——1647

字元子,东莞(今属广东)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投降。自成败,南归。从唐王入福建,由翰林侍讲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清兵破广信、汀州、归乡里。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仕永明王,升兵部尚书。好击剑,任侠,与草泽豪士交游,所至多归附。曾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平、长宁,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清兵围攻,走龙门,复募兵余人,据增城。清步骑万余来攻,大战十日,力竭,被围,投水死。永明王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增城侯,谥文烈。


【生卒】:1615—1647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生卒】:1616——1647

字元子,东莞(今属广东)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投降。自成败,南归。从唐王入福建,由翰林侍讲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清兵破广信、汀州、归乡里。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仕永明王,升兵部尚书。好击剑,任侠,与草泽豪士交游,所至多归附。曾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平、长宁,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清兵围攻,走龙门,复募兵余人,据增城。清步骑万余来攻,大战十日,力竭,被围,投水死。永明王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增城侯,谥文烈。


【生卒】:1615—1647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猜你喜欢

  • 汪之瑞

    字无瑞。新安派画家。安徽休宁人。性豪迈自喜,名列“新安四家”之一。【介绍】:明末清初江南休宁人,字无瑞。李永昌弟子。书学李邕,善画山水,以悬肘中锋运渴笔焦墨,多麻皮、荷叶等皴。兴酣时一日可作数十幅。与

  • 尉迟德诚

    【介绍】:元绛州人,字信甫。历官太子家令司丞,仁宗以其为人谨恪,使侍左右,数荐士。选为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同知,有惠政。延祐初迁京畿都漕运使,累官辽东道肃政廉访使。卒年五十三。

  • 柳盼

    【介绍】:南朝陈河东解人。柳偃子。尚文帝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陈后主即位,以帝舅加散骑常侍。性愚戆,因醉乘马入殿门,为有司劾免。卒于家。

  • 刘定

    【生卒】:?—前135文帝孙,梁孝王次子。前144年,其父死,景帝分梁为五国,他被立为山阳王。立九年死,谥哀王,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参见《史记》)

  • 籍福

    【介绍】:西汉人。武帝建元初议置丞相、太尉。福劝说田蚡,让魏其侯窦婴为相,蚡为太尉。太尉、丞相尊贵相等,又有让贤名。田蚡从之。

  • 费伯雄

    【生卒】:?—1878【介绍】:清江苏武进人。咸丰、同治间以医名满大江南北。家以致富。子孙皆世其业。著有《医醇》,毁于兵火。存有《医醇賸义》、《医方论》、《留云山馆诗文钞》。

  • 张若谷

    字德由,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举进士,为巴州军事推官。蜀寇掠郡,遂率部防守。调全州军事推官。入见,宋真宗知其名,授大理寺丞、知濛阳县。历江湖、淮南、益州路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澶州、成德军、扬

  • 吴省钦

    【生卒】:1730—1803【介绍】:清江苏南汇人,字冲之,号白华。生于雍正七年十二月间。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四川、湖北、浙江学政,官至左都御史。嘉庆间以荐王昙,谓其能作掌心雷可制服川楚教军,

  • 刘藻

    【生卒】:434-500字彦先,广平易阳(今河北永年)人。文成帝太安中,由宋奔魏,为南部主书。历北地太守,岐、秦州刺史,东道别将等职。为政多能,招抚羌、氐民,编入户籍,征收租税。孝文帝太和末以战败徙平

  • 顾璘

    【生卒】:1476——1547字华玉,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南京吏部主事、郎中。正德中,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官归。少有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朱应登继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