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尔朱荣

尔朱荣

【生卒】:493-530

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忻县西北)契胡人。继父为部落酋帅。六镇起义后,荣招集兵马为魏战。以战功至仪同三司,擅据肆州。武泰元年(528),灵太后毒死明帝。荣举兵向洛阳,拥立庄帝。于河阴杀太后、少主及宗室、大臣等二千余人。后又出兵滏口,击败葛荣军,擒葛荣送洛阳。屯兵晋阳,遥执朝政。遣军破元颢,擒萧宝夤、万俟丑奴。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封太原王。庄帝恶其逼迫,乘朝会时诛杀。(,参见《北史》)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猜你喜欢

  • 欧阳朝初

    【介绍】:元袁州万载人。顺帝至正间进士,授瑞州路录事。历通山、龙南二县尹。以文章名世,学者多礼事之。

  • 张翼

    【生卒】:1301—1369【介绍】:元明间常州府无锡人,字飞卿。为人倜傥有气节。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将莫天祐守无锡抗命,入城说之出降,民赖以保全。

  • 刘词

    【生卒】:891-955字好谦,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初在魏州入军,后唐清泰年间曾入典禁军。后晋时累从征伐,任至团练使。后汉乾祐年间从郭威讨李守贞,以功授华州节度使。后周显德年间任永兴军节度使、行京兆

  • 杨士云

    【生卒】:1477—1554【介绍】:明云南太和人,字从龙,号弘山。正德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官终户科左给事中。有《弘山集》。

  • 孙恪

    燕山侯兴祖长子,袭封武德卫指挥使。历任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论功封金宁侯。谨慎敏捷有儒将风。从征楚、蜀,还,驻兵沔阳,简阅备边。加封太子太保。后坐蓝玉党死。【生卒】

  • 毕祖朽

    元宾子。起家员外郎。宣武帝正始三年,为统军击梁兵,有功,累迁至东豫州刺史,边境得安。明帝孝昌末为度支尚书。出为瀛州刺史。被鲜于修礼军围困,病死于州。(,参见《北史》)【介绍】:北魏东平须昌人。毕元宾子

  • 杨彦询

    字成章,河中宝鼎(今山西河津西南)人。少事青州王师范,后转事魏州杨师厚。后唐庄宗时为引进副使,明宗时任客省使、德州刺史等。末帝清泰年间任北京留守。后晋时历任数镇节度使,官至宣徽使。年七十四卒官。(,参

  • 邢孔阳

    【介绍】:明顺天府文安人,字公昭。万历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代州饷,羡金万余,司吏以献,孔阳严却之。累迁郎中,管通州漕储河道事。时河屡决,孔阳条议疏浚,民利之。

  • 王伯大

    【生卒】:?——1253字幼学,福州(今属福建)人。嘉定进士。知临江军、赈荒有法。累迁枢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进对,劝戒理宗知国家危亡,改革朝政;又极论边事。淳化七年(1247),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

  • 袁最

    【生卒】:461—477【介绍】: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文高。袁粲子。粲谋讨萧道成,事败,道成部将戴僧静奋力欲刺之。最以身卫父,乞先死。粲谓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遂并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