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卢藏用

卢藏用

【生卒】:?—约714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潜。少以辞学指称。举进士,不得调,乃隐终南学练气辟谷。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中宗神龙中,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景中,为吏部侍郎,于权要多所迁就。又迁黄门侍郎。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有集及《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


【生卒】:?-713

字子潜。少以辞学著称。举进士,未之官,遂隐居,常往来于少室、终南二山,时人称为“随驾隐士”。长安时征拜左拾遗,官至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先天中依附太平公主,放逐岭南。开元初,起为黔州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工篆隶,好琴棋,为多能之士。有集二十卷。(,参见《新唐书》)


【生卒】:?—约714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潜。少以辞学指称。举进士,不得调,乃隐终南学练气辟谷。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中宗神龙中,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景中,为吏部侍郎,于权要多所迁就。又迁黄门侍郎。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有集及《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


【生卒】:?-713

字子潜。少以辞学著称。举进士,未之官,遂隐居,常往来于少室、终南二山,时人称为“随驾隐士”。长安时征拜左拾遗,官至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先天中依附太平公主,放逐岭南。开元初,起为黔州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工篆隶,好琴棋,为多能之士。有集二十卷。(,参见《新唐书》)


【生卒】:?—约714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潜。少以辞学指称。举进士,不得调,乃隐终南学练气辟谷。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中宗神龙中,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景中,为吏部侍郎,于权要多所迁就。又迁黄门侍郎。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有集及《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


猜你喜欢

  • 公孙邃

    【生卒】:?-495字文庆,质次子。初为选部吏,勤奋善断,累迁至南部尚书,封范阳侯。处理事务屡受孝文帝表彰。邃母为雁门李氏。堂兄弟叡,母为封氏,又娶崔氏女。士人以叡为高品,认为质婚配不当,使邃、叡间有

  • 董宣

    【介绍】:东汉陈留圉人,字少平。察举出身。光武时累迁北海相、江夏太守,坐事免。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家奴杀人,公主庇护之。宣俟公主出行,驻车叩马,叱奴下车而格杀之。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力争得免。帝

  • 王章

    【生卒】:?—950【介绍】:五代时大名南乐人。为州孔目官。后汉高祖即位,拜三司使。隐帝时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威用兵西方,章供馈军旅,未尝乏绝,然征利剥下,民甚苦之。后为隐帝所杀。

  • 葛万里

    【介绍】:清江苏昆山人,号梦航。曾搜集宋金元明人别号,分韵编为《别号录》。

  • 曹肃孙

    【生卒】:1795—?【介绍】:清河南洛阳人,字伯绳,号柏亭外史。咸丰十年,年六十六,始以“山林隐逸”荐,任河南临颍训导,旋即告归。有《迟悔斋经说》、《洛学拾遗补编》、《芝亭旧稿》、《迟悔斋文钞、杂著

  • 乙普明

    【介绍】:北齐清河人。兄弟争田,各相援引证佐讼有年而不能断。太守苏琼莅任召普明兄弟以“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得地而失兄弟心,如何”喻之。普明弟兄感悟罢讼。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 张从正

    字子和,睢州考城(今河南民权)人。精通医术,贯晓《难经》、《素问》之学。其医术宗于刘完素,用药多寒凉,于治病救人多有实效。习古医书《汗下吐法》,自成一家之言,世称“张子和汗下吐法”。有医著传世。【生卒

  • 宋迪

    【介绍】:宋洛阳人,字复古。宋道弟。登进士第。官度支员外郎、司封郎。工画山水,师李成,运思高妙,笔墨清润。又喜画松。苏轼、沈括皆称之。有《潇湘八景图》。

  • 张适

    太平兴国进士。任藩郡,有治绩,以清廉著称。为水部员外郎、知鄜州。旋改京东转运副使,加直集贤院,徙西川转运使。咸平元年(998),戍卒为乱,与牛冕弃城奔汉州,被劾,贬连州参军。后起为彰信军节度副使、知淮

  • 长孙道生

    长孙嵩侄。忠厚廉谨,道武帝令掌机密。太武帝时,以北击柔然,南拒宋檀道济有功,封上党王。位司空、侍中。有所建议,多切时要。性简约,子弟在京修宅,道生还京,令毁宅。帝谓“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卒,年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