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觐光

龙觐光

1863—1917

清末民初土司、军阀。字怡庭。哈尼族。云南稿吾第五代土司龙汝霖之庶长子。幼年喜读诗书,长于琴棋书画。父死后,因庶出,未得承袭。土司由嫡长子龙裕光承袭。光绪四年(1878),纳更土司龙金魁暴戾,被民驱逐。因其辅佐二弟龙裕光治理有方,被族内推举代办纳更司事务。其弟龙裕光、龙济光密谋除兄掌权。遂被迫于七年(1881)交出印信,赴省应试,转京会试,捐官四川清神县,署理会理州篆。后投奔两广总督岑春煊,随部征剿广西“游勇”,为岑器重。二十六年(1900),为嫡母奔丧返里,捐弃前嫌,力主弟裕光、济光外出谋权,并向岑保举,当即获准。兄弟二人率哈尼、彝族精壮300余人,投奔广西岑春煊麾下。民国二年(1913),升任广东惠州镇守使。五年(1916),被袁世凯封为“云南查办使”,受命率兵入滇以阻止“护国起义”。假道广西,直插滇南,遭广西宁武将军陆荣廷包围,缴械投陆,宣布参加广西独立。后在其婿陆裕光(陆荣廷子)护送下,退至海南岛,取道香港,转赴北京,任总统府顾问。其间,曾东渡日本考察。1917年病死于北京。

猜你喜欢

  • 段连义

    即“段廉义”(1699页)。

  •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

  • 耶律罨古只

    见“罨古只”(2360页)。

  • 山林队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

  • 柏乡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元祐(1086—1094)初复置。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沙陀人李存勖曾率将周德威

  • 章阳沙加监藏

    1340—1373藏传佛教帕竹派僧人。藏文作释迦坚赞,《明史》称章阳沙加监赞。藏族。帕竹政权首脑绛曲坚赞之侄。曾任帕竹泽塘寺第二任住持。元未受封“灌顶国师”,故又称“章阳国师”。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曾赐其

  • 邑落

    ①氏族、部落或农村公社。《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②村落。《三国志·吴志·黄盖传》:“皆奔走尽归邑落。”

  • 水达达路

    元地方政区名。又称女直水达达路。元皇庆元年(1312)前后置,属辽阳行省。因就水达达地建置得名。辖境东临日本海,西以黑龙江中游南北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或以东地与开元路相接,南至图们江,北达黑龙江口及库页

  • 德勒克旺舒克

    ? —1756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亲王素达尼第三子。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随喀尔喀亲王策楞等败准噶尔军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十一年,督

  • 阿哲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阿格濮。他称阿哲。原为地名,后演变为部落、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弥勒、开远、易门、通海、双柏、华宁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