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蒙古半日学堂

青海蒙古半日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人。用汉语教学,主要学习《三字经》。因蒙古王公担心子弟被留当人质,多雇人顶替。被雇学生家庭每月可从王公处获银20至30两。1912年因故停办。翌年复学,改称“蒙番小学校”,兼收藏族学生。1920年添设师范讲习科。1927年改为“青海筹边学校”。

猜你喜欢

  • 大如者部

    即“大如者室韦”(97页)。

  • 忽炭

    见“于阗”(58页)。

  • 德利

    旧时鄂温克族的一种丧葬仪式。鄂温克语音译。亦名四柱棚。流行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死后原本进行风葬,自受东正教影响后改用入棺埋葬。入棺前,先将尸体洗净,换穿白衣后入棺,死者生前所用烟袋等

  • 唐征高丽

    唐对高丽的多次用兵。始于贞观十八年(644),经太宗、高宗两朝,前后持续凡25年。隋亡唐兴,唐高祖下诏与高丽“修好”,一度改变隋与高丽交恶20年的局面。及唐太宗继位,于贞观五年(631)派人前往高丽收

  • 夹谷衡

    1149—1199金大臣。本名阿里不。山东西路(治今山东东平县)三土猛安益打把谋克人。女真族。夹谷氏。大定十三年(1173),中女真进士,补东平府教授。历范阳簿、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迁修起居注

  • 六族共和

    民国初年达斡尔族部分上层人物提出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孙中山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政治主张。北洋军伐在东北地区推行对少数民族实行掠夺和愚昧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达斡尔族知识青年,只

  • 屯齐山卫

    见“秃里赤卫”(1084页)。

  • 骨嵬

    元代女真的一支。亦作嵬骨。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设部(一说为莫曳皆部)。居地在今库页岛。累侵袭归附蒙古汗国之※吉里迷人居地,元世祖于至元元年(1264)发兵征之,并为此设征东招讨司。后附元,《元史》至元二十

  • 颉跌利施大单于

    见“默啜”(2551页)。

  • 车凌

    ①(1697—1758)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策凌、汗车凌。号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绰罗斯氏。鄂木布岱青和硕齐曾孙。初为准噶尔部二十一昂吉之一,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