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筹边学校
学校名。1927年创置。校址位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其前身是“青海蒙古半日学堂”见(1283页)。
学校名。1927年创置。校址位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其前身是“青海蒙古半日学堂”见(1283页)。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有才识、熟悉营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充当东科尔,帮仔琫公所书算。是年,补放七品管理帐房第巴。二十八年(1902),三十年,升补六品聂木营官。升补五品贡噶尔营。翌年,奏准补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采山坪、采花山、跳花山等。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较为盛行。是隆重节日之一。节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或七月。行期可达10余天,连续在几个花山的广场上进行活动。贵
见“敦睦宫”(2269页)。
书名。亦名《天方性理图传》。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撰。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包括本经(5章)和图传(5卷)两部分,图以著经之理,传以详图之义。乃合伊斯兰教一神论与中国儒家性理学说为一体,论
明代诗人。字德辉。云南蒙化(今巍山县)人。回族。相传为元代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明万历(1573—1620)年间人。一生勤奋著述,有遗稿多卷。现仅有《公余清咏》1卷传世。
即“掩※㴲水”(2037页)。
地名、县名。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在库杏河与南锡河之间,东邻澜沧,南接孟连,西、北与缅甸相临。唐代属南诏辖地,元时属木连路军民府,明清属孟连长官司,清末归镇边直隶厅管辖,1913年划入澜沧县。境内尽为南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占有的一种自营地。具有封建庄园性质。由隶属于土司的※俄等级耕作,土司设专人指挥和监督生产,实行固定耕作,技术较精细,产量较※“厄鲁地”高。
?—166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三等男巴笃礼第3子。天聪八年(1634),袭父爵兼任佐领。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攻北京,征山东。四年,围锦州。六年(1641),随武英郡王阿济格败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以其衣裙多藏青色而得名。自称“模”、“毛”之清化音,部分地区自称“嘎脑”(苗语译音)。操苗语之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桂北、安顺地区及湖南靖县等地。详见“苗族”(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