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卫
见“牙鲁卫”(286页)。
见“牙鲁卫”(286页)。
即“屠各”(2133页)。
?—1170蒙古乞颜部贵族首领。又译叶速该、伊苏凯。孛儿只斤氏。把儿坛把阿秃儿第三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之父。勇敢善战,享“把阿秃儿”(勇士)称号。忽图刺汗时为大将,总管蒙古尼伦诸部军事,权势颇大
见“孜仲”(1264页)。
古代越赕(今滇西腾冲一带)所产的马名。或作越赕骢。体型小巧,颈长尾高,速度快,耐力好,善于爬坡,适应陡险,路滑的山间道路。南诏国曾以此为助,大败唐军。越赕马与※赤藤杖和※铎鞘一起被列为“南诏三宝”。
见“克失旦”(986页)。
沙俄迫使袁世凯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的议定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双方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长子※沙克都尔扎布之曾孙。初随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600余户约2000余人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封为札萨克辅国
地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之一。元代属楠木洞长官司,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旋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新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
见“和硕特北左翼旗”(14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