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随丁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人服役,不编入丁册,不负担官差和官税,不服劳役。随丁又分为随人箭丁和随缺箭丁两种:属于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对王公贵族终身隶属,世代继承,称“随人箭丁”。康熙三年(1664),规定管旗章京和参领、佐领,亦拨给随丁。但随职去留。任职时拨给,离职时退回。故称“随缺箭丁”。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亲王给随丁60名,郡王50名,贝勒40名,贝子35名,公30名,固伦额驸40名,和硕额驸30名,多罗额驸20名。九年(1652),又规定台吉、塔布囊一等者给随丁15名,二等12名,三等8名,四等4名。康熙三年规定管旗章京给4名,参领、佐领共1名。他们或在主人家内当差,或在主人牧场上从事放牧,或在自家牧养主人牲畜,主人可任意驱使随丁为自己劳动,无偿占有其劳动成果。特别是主人经济状况恶化时,几乎全赖随丁养活,乃至逼令其替主人偿还私债。政治地位低于※“箭丁”,无权出任旗佐官员,甚至被主人出卖和馈赠。少数因服役和交纳贡赋有功者,主人可解除随丁义务,编入旗的丁册,恢复一般阿勒巴图身份。

猜你喜欢

  • 蒙莱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蒙莱甸为蒙莱路。清倪蜕《滇小记缅程》称自腾冲入缅道路。经南甸、罗必思等处,8日而至蒙怜路,又1日至空地,再一日至蒙莱路,由蒙莱5日至太公

  • 岑毓宝

    1841—1897清朝地方官员。字楚卿。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壮族。西林县团总岑苍松之子。青年时助父于地方组织团练,后随兄※岑毓英带团练入滇助清军镇压当地各族人民起义,封知府。同治二年(1863)三月,

  • 翁村

    解放前京族地区的乡村首领,类似村长。负责处理村中一切事务,解决争端,对外交际,筹办“唱哈”节及公益事项,执行祭祀、召集会议,宣读和执行村约等。由村内有名望的老人组成的“嘎古”集团推选能说会道、有办事能

  • 西安行都指挥使司

    明代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置。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3卫。治所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后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升朵甘、乌思藏2卫为行都指挥使司,故于九年(1376)十二月废西安行都

  • 萨迦

    西藏地方萨迦法王管辖区。位于后藏日喀则西南。为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始兴之地。元代该派势力最盛,统掌西藏政教大权,开政教合一制度之端。后为帕竹噶举派所取代,但仍保有在后藏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明永乐十一年(1

  • 女直

    即“女真”(145页)。

  • 实尔固辰卫

    见“失尔兀赤卫”(591页)。

  • 白郁久同

    ?—567北周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武帝天和二年(567),乘延州(治今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总管宇文盛率众筑银州城(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党盆)之机,与同族乔是罗,结别部帅乔三勿同,欲举兵

  • 合扎

    女真语音译,意为“亲军”。《金史·兵志》:“禁军之制,本于合扎谋合。合扎者,言亲军也,以近亲所领,故以名。”贞元(1153—1156)迁都,以太祖完颜阿骨打、辽王完颜宗干、秦王完颜宗翰之军为合扎猛安,

  • 伊汤安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