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隆务寺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扩建该寺。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宗格鲁派。天启五年(1625),明帝赐“西域胜境”匾额。崇祯三年(1630),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任寺主,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为隆务寺主和该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该寺由夏日仓二世、三世分别建立密宗学院和时轮学院,成为显密双修之格鲁派大寺,僧人达2300余名,属寺数十座。原大小殿堂31座,活佛昂欠43座,僧舍300余院。寺主夏日仓,共传7世。该寺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2寺设有冷本康村,供该寺入藏学经住宿。此寺历代出高僧,著作颇丰。1980年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寺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宗喀巴像尤高大造形精美。夏日仓为原隆务12族政教首领,统管寺内外政教大事。下设襄佐,会同隆务昂索,代表寺主夏日仓处理本地政教事务。寺内设总法、干巴、僧官。昂索为隆务12部族世俗首领,世袭受制于寺院。昂索府设法庭、监狱。总法台下辖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吉哇四个部门。全寺主要法事活动有祈愿法会、“尼丹”法会、“降凡节”、“五供节”等。

猜你喜欢

  • 回疆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

  • 必莫者

    ?—1398明洪武年间贵州仡佬族暴动首领。贵州沧浪人。仡佬族。寨长。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会同水西阿旷毕部首领么不,与西堡(今贵州六枝北)土官,聚众举兵,烧屯堡。西堡阿革傍与阿黎寨3千余人群起

  • 胡塔梁

    见“骨咄”(1660页)。

  • 布克

    即“布库”(461页)。

  • 戊己校尉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乌鲁斯拜琥

    见“乌鲁斯博罗特”(352页)。

  • 比力麻亥

    撒拉语音译,汉语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食品。流行于青海循化、甘肃大河家等地。制法:锅中放少许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动,待面和油熟透,闻到香味后,盛入碗中,即成。用以款待贵宾和孕

  • 且卜拉

    又称“达牟欧”。独龙语音译,意为“山神”。即“司野兽之神”。过去独龙族每个家族都有公共猎场,习惯季节性集体狩猎,出猎前必须集体举祭山神,参加狩猎者用玉米面、荞麦面等捏成虎、豹、熊、鹿、岩羊、野牛、野猪

  • 清客居士集

    书名。元袁桷(1266—1327)撰。50卷。桷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出身南宋官僚家庭。少从戴表元、王应麟、舒岳祥诸遗老游,学有所自,及长践历朝堂,再入集贤,八登翰苑,为丞相拜

  • 元继

    ?—528北魏宗室。字世仁。鲜卑元氏(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玄孙,南平王霄次子。从祖江阳王根卒,无子,献文帝拓跋弘以其袭封江阳王,加平北将军。孝文帝时,任安北将军、抚冥镇都大将,转都督柔玄、抚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