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派
中国伊斯兰教两大学术派别之一。产生于明末。创始人为著名回族经师※胡登洲(1522—1597),登洲,字普照,陕西渭城人。曾到麦加朝觐,回国后大力培植宗教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有“胡太师”之尊称,他所提倡的经学,后来成为陕西学派。该派向注重认主学(即宗教哲学)。在学风上注重专精,往往专攻阿拉伯文经典,甚至教者学者专攻一门课程。如学者要兼学另外一门,须另有老师讲授。这与后来其五传弟子※常志美所创※山东学派注重博览不同。其弟子以陕西为中心,分布大江南北。
中国伊斯兰教两大学术派别之一。产生于明末。创始人为著名回族经师※胡登洲(1522—1597),登洲,字普照,陕西渭城人。曾到麦加朝觐,回国后大力培植宗教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有“胡太师”之尊称,他所提倡的经学,后来成为陕西学派。该派向注重认主学(即宗教哲学)。在学风上注重专精,往往专攻阿拉伯文经典,甚至教者学者专攻一门课程。如学者要兼学另外一门,须另有老师讲授。这与后来其五传弟子※常志美所创※山东学派注重博览不同。其弟子以陕西为中心,分布大江南北。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浑巴什河之战”败绩后,于道光六年(1826)十月,复集兵3千余于柯尔坪(今新疆阿克苏西南柯坪),恃险固守,谋阻清军进路。清命杨芳督兵往攻,分兵两路夹击。叛军初犹
见“齐齐克妣吉”(869页)。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陵寝。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己巳,太宗卒于明德宫。三月乙酉祔葬于和陵。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源的胡凯山(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内的老母猪顶子山)南坡。皇统四年(1144),改号恭陵
?—167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敬一主人。太宗※皇太极第六子。初封辅国公,康熙八年(1669),晋镇国公。居盛京,读书医无闾山,嗜文学,弹琴赋诗,著有《恭寿堂集》(《啸亭杂录》作《寿祺堂集
见“萧坦思”(1995页)。
唐时龟兹王。王族白姓。武德(618—627)初即位,遣使赴唐朝贡,不久卒,子白苏发叠继位。
以女子继承氏族、家族、家庭之长的职位或财产的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子系本氏族、家族的核心,丈夫不属女方氏族成员,子女血统只能依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当时,酋长、巫师职位也多由妇女担任,女儿承袭
藏语音译。意为商业税。指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派官员或包税人,在各季节性农牧交换的商业集会地点,向参加交换的农、牧民商人等征收的交易税。一般以交易品总额的大约十分之一计征。西藏民主改革后已废除。且对农牧交换
1892—1970国民党军阀。字少云。甘肃临夏人。回族。※马福祥之子,早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堂。曾任昭武军帮统。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夏新军统领、袁世凯政府侍从武官、甘肃新军分统等职。1921年任第五混成旅
地方史书。明张洪(字宗海,江苏常熟人)撰。不分卷。永乐四年(1406),作者奉使缅甸至云南,参阅明朝统治云南以来之纪录,加以个人见闻,撮要成此书。所载为:元军入滇,赛典赤·瞻思丁开行省,梁王抗明,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