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都正长官司

阿都正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阿都家支首领,在唐、宋、元、明各代均为落兰部(乌蛮大部落之一)的小酋或头目。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抵四川建昌、凉山,头目结固降附,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至慕枝任长官,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招抚凉山彝众功,改授阿都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缴回印信、号纸。同年,聚姑协助清军镇压凉山彝众,并擒献头目,以功复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换发印信、号纸。传至嘉庆朝(1796—1820),都显贵袭职,病故后由妻都位加护理正长官司篆务。绝嗣后由金阳沙马土司支系安氏继承,改姓都。清末都龙光承袭。时一度断裔,由金阳安氏子入赘继之,传一代至解放时,废。清代每3年贡马8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所属有歪歪溪、咱古、荞山南、大河西4土目。辖黑彝比祖、扒叉、比补、吉狄、莫什、结纽、日尔、阿俄及后来迁入的金恩、结博,共10个家支。居民4万户。统治范围包括今四川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南部、金阳县西部。长官衙门设于普格的鱼水坡、青杠坪。

猜你喜欢

  • 钦泽旺波

    1820—1892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全称绛央钦泽旺波·衮噶丹白坚赞贝桑布。藏族。生于德格,出身贵族虐氏。12岁被认定为活佛。道光二十年(1840),周游卫藏3大寺及萨嘉寺,寻访圣迹,依150余大德为

  • 贞明

    唐代南诏宣武帝隆舜年号。约878—881年,凡4年。

  • 达让僜语

    我国自称达让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800左右。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夏尼村的达让僜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

  • 佛宁

    见“猛安谋克”(2077页)。

  • 八儿忽

    即“巴儿忽”(407页)。

  • 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胜州故城遗址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在此设置榆林关。七年(587)又置榆林县。二十年(600)改为胜州,故城原为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隋朝在此城遗址的基础上筑胜州新城,城呈长方形,

  • 伊犁铅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今巩留县西北之哈什,乾隆三十一年(1766)置。有矿工百人,每年产铅六七千至1万余斤。除拨运宝伊局铸钱外,余运贮惠远城供制铅丸用。六十年(1795),因生产不敷供给,复于厄鲁特营驻

  • 宰散

    约1890—?傣族起义领袖。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勐龙区人。傣族。原为武术教头,以教授武术之便,广结乡人,于傣历1275年(1913)聚众四五千人于曼纳囡,上书要求勐龙土司减免官租,并领导群众组成农民武装

  • 术赤

    1177—12257蒙古国军事将领。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子。母孛儿台尝为蔑儿乞部所掠,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骁勇善战,自幼随父征战。宋嘉泰四年(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