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伏至罗

阿伏至罗

?—503

高车国创始者。亦作阿至罗。原为漠北高车副伏罗部首领,役属于柔然。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因不愿随柔然豆仑可汗对北魏战争,劝之无效,乘柔然“乱离,国部分散”之机,与堂弟穷奇率部10余万落,击退柔然追兵,辗转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自立为王,建高车国(也称阿伏至罗国),称“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统北部;以穷奇为“候倍”(意为“储主”),统南部。十四年(490),遣胡商越者至平城,以二箭贡奉,欲联合北魏,共击柔然。后使臣往来不绝。十五年,杀柔然所立高昌王阙伯周子首归兄弟,以敦煌张孟明为高昌王,一度控制高昌等地。并于十六年(492),配合魏军,击败柔然,迫使柔然东徙。其统治时期,高车势力,东北至色楞格河一带,北达阿尔泰山,南服高昌、焉耆、鄯善,西邻悦般,东与北魏毗连,在蒙古高原形成“柔然衰微,高车强盛”的局面。后受哒进攻,势力渐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其长子欲谋逆自立,事泄,被杀。后因残暴,失人心。6世纪初(约景明四年,即503)左右,为部众所杀。

猜你喜欢

  • 零昌

    ?—117东汉时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之子。永初元年(107),随父参加西羌起义。次年,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率诸羌进攻东汉。元年(112),父死,即天子位,居丁奚城(宁夏灵武)。以年幼,族人狼莫为其计

  • 布利安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对村寨或氏族领袖的称谓。一般为民主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富有生产与生活组织能力、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充任。有老、中、青三种:“阿克哈布利安“即老年首

  • 合不勒罕

    蒙古部首领。又译葛不律寒、哈不勒罕。乞颜·孛儿只斤氏。屯必乃薛禅之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曾祖。统一蒙古部,始称“罕”(汗)。蒙古先辈原以“乞颜”为氏,后族支繁衍,各有姓氏,“乞颜”之称遂废,届时复

  • 忙汉

    ?—1311元朝将领。克烈土别干氏。都元帅※安扎儿长子。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任管军千户。二十四年,从汗征叛王乃颜。二十六年,征叛王海都。二十七年,迁蒙古侍卫亲军千户。成宗元贞元年(1295),

  • 南特奥拉特

    狍皮被。鄂温克语音译。“奥”亦译作“乌”。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此为阿荣旗一带的名称,使用驯鹿鄂温克称“好啦”。形同口袋,上宽下窄,用6张狍皮拼缝而成。为鄂温克族的传统用被,也是猎民冬季外出狩猎

  • 模对代热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专指为主人围庄稼地栅栏的人役。一般由男性服役若干天。期间由主人供食。

  • 旧时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用以计量稻谷的单位。迄至解放前夕该地区仍沿袭以小刀掐穗的收割方法,以稻穗盈把为其计量单位,故称。约1公斤左右,6把为1攒,6攒为1对,2对为1律,2律为1姆。耕地面积通常也以播

  • 干崖军国民学校

    清末于云南傣族地区建立的学校名。由民主革命先行者※刀安仁(傣族)创办。校址在干崖(治今云南盈江)新城傣族聚居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刀安仁从印度考察归国后,在兴中会会员秦力山协助下筹办。招收傣族

  • 马聚成

    明将领。字萃有。安徽全椒人。回族。原籍山西。元至正十年(1350)迁安徽全椒,遂家焉。十三年(1353),投奔朱元璋军。明洪武十四年(1381)调守安庆,拱卫金陵(今南京)屏障,封明威将军,官安庆卫指

  • 乌兰乌苏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在玛纳斯西80里。即今新疆沙湾县乌拉乌苏。清朝在此设有台站(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