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坦
?—1683
清代学者。初隶满洲镶蓝旗,后改隶内务府满洲镶黄旗。号海龙公。完颜金裔。顺治二年(1645),选授内院六品笔帖式。九年(1652)进士。擢刑部给事中。康熙七年(1668),任实录纂修官。译著有《清文大学中庸》、《清文孝经》及《清文通鉴总论》等。
清代学者。初隶满洲镶蓝旗,后改隶内务府满洲镶黄旗。号海龙公。完颜金裔。顺治二年(1645),选授内院六品笔帖式。九年(1652)进士。擢刑部给事中。康熙七年(1668),任实录纂修官。译著有《清文大学中庸》、《清文孝经》及《清文通鉴总论》等。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辽世宗宫卫※积庆宫下之一石烈名兮腊。
?—907渤海国第十四世王。一作大璋瑎。唐乾宁元年(894,一说为景福二年,893),前王※大玄锡死,继位。次年十月,受唐册封。在位时,先有王子大封裔朝唐,与新罗使节在朝会上争座次,唐昭宗裁定新罗居上
见“也先土干”(141页)。
即“绝奴部”(1785页)。
? —976宋初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曹元德子,※曹元忠侄。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叔曹元忠卒,袭职。笃信佛教。在任期间,一心修建功德窟。太平兴国元年(976)卒。
州名。地在覃州北(今甘肃迭部东南、四川若尔盖北),古系羌地。后为吐谷浑所据。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贺兰祥等击吐谷浑,据其地,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武帝建德六年(577),改为芳州,治所在常芳(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晋代匈奴官号。为十六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朔方王之下,左右显禄王之上。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子弟充任。
即“玄烨”(622页)。
见“和朔奴”(1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