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名。在今辽宁省铁岭市西北,辽河西岸,接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东南部。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地,旧名康家屯。光绪六年(1880),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及前宾图王旗东境,置康平县,隶昌图府。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见“虎尔哈部”(1385页)。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寘颜山。约为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汉大将军卫青渡漠击匈奴,大败单于兵,北追至其地而还。
畲族称谓之一。又称“菁寮”、“菁寮”。明清时期,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民,普遍种制蓝靛(青靛),质地优良,被当地汉人称为“菁民”。明代迁入闽东种菁的畲民称“菁客”,进入浙南的畲民,因搭寮垦荒种菁,被
?—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父卒,继位。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身亡。二十六年(前494)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败越于夫椒(今江苏吴县
官名。满语音译。汉译言“郎中”。清代六部、理藩院及内务府等所属各司,皆设郎中以主司事。吏、户、礼、兵、刑、工部各司所设者,均置满洲缺、汉缺;理藩院者,均置满洲缺、蒙古缺;惟内务府所属七司之设俱不分满汉
唐代渤海国武王大武艺年号。719—737年,凡19年。一说此年号始立于唐开元八年(720)。
蒙古语“首思”的汉译,指元驿站对乘驿官员、使臣供应之饮食分例。见“首思”(1743页)。
即“哈密”(16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