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校尉
汉代官名。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置。统领由归服之匈奴人编组的※长水胡骑(屯长水,今陕西蓝田县西北,故名)和宣曲胡骑(屯宣曲,今西安市西南,故名)。俸2千石,下领丞、司马。东汉沿置,下领司马、胡骑司马各1人,掌乌桓骑。
汉代官名。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置。统领由归服之匈奴人编组的※长水胡骑(屯长水,今陕西蓝田县西北,故名)和宣曲胡骑(屯宣曲,今西安市西南,故名)。俸2千石,下领丞、司马。东汉沿置,下领司马、胡骑司马各1人,掌乌桓骑。
见“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1340页)。
金大臣。蒲与路(治今黑龙江克东县)挟懑人。女真族。仆散氏。有勇力,善骑射。年16,随父胡没速从征。初授修武校尉,为完颜宗弼(兀术)扎也。天眷二年(1139),与宋将岳飞对阵,败宋护粮饷军。皇统九年(1
见“口外十二厅”(117页)。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梅录”。《辽史·国语解》称: “梅里,贵戚官名。述律皇后(即辽太祖后※述律平)族有慎思梅里、婆姑梅里,未详何职。”据《百官志》,契丹于北面族帐官中,在※舍利司下设有此职。通
侗族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兴起于贵州黎平,流传于贵州榕江、从江,广西三江、融水、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相传为黎平腊洞侗族人※吴文彩所创。由侗族叙事大歌发展而来,同时借
清台湾高山族风土志名。六十七(即六居鲁)撰。作者乾隆时为朝议大夫,官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1744)三月曾奉命赴台湾巡视,留任2年。其间搜集大量有关台湾“番社”风土人情及物产等资料编写成此书。共1卷,
1573—1672明朝东祁第十世土司。字爱宇。土族。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祁世勋子。万历十九年(1591),袭指挥同知。四十四年(1616),为永昌参将,以功擢凉州副总兵,授平羌将军印。四十六年(
东乡族语音译,意为“绣花绑带”。旧时东乡族妇女腿饰。至清末民国初年,尚流行于甘肃东乡族地区。时东乡族妇女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中青年妇女用此绣花绑带束住脚管,作为装饰。今已不用。
?—707唐朝将领。靺鞨人。先世为靺鞨首领。唐武后与唐中宗时仕唐,曾率兵讨黑水靺鞨、室韦、突厥及孙万荣之叛。以军功历迁至右羽林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20余年。神龙(705—707)初,因诛谋乱的
明书法家。字中耿,号僴斋。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好作诗。工书、善楷书。其字方正端庄,为时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