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盛京徙置。初有兵千名,眷属3275口。自立1昂吉、6佐领。后增至8佐领,分八旗。领队大臣1人、总管、副总管各1人。每佐领设佐领、骁骑校各1员、领催4员、兵丁121名。有事籍之为兵,无事则务耕牧。负责驻守伊犁河南巴图蒙柯军台及固尔班托海、安达拉、沙布尔托海等16卡伦,偕察哈尔、额鲁特营同派人至塔尔巴哈台等地换防当差,牧放官牧厂马600匹、牛300多头。后繁衍为新疆锡伯族。参见“锡伯族”(2364页)。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盛京徙置。初有兵千名,眷属3275口。自立1昂吉、6佐领。后增至8佐领,分八旗。领队大臣1人、总管、副总管各1人。每佐领设佐领、骁骑校各1员、领催4员、兵丁121名。有事籍之为兵,无事则务耕牧。负责驻守伊犁河南巴图蒙柯军台及固尔班托海、安达拉、沙布尔托海等16卡伦,偕察哈尔、额鲁特营同派人至塔尔巴哈台等地换防当差,牧放官牧厂马600匹、牛300多头。后繁衍为新疆锡伯族。参见“锡伯族”(2364页)。
清初对尼布楚(前苏联涅尔琴斯克)以东黑龙江上游森林地区诸狩猎民族的总称。因其世居山林以狩猎为生而得名。为元代“林木中百姓”的一部分。今我国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皆属之。
旧时德昂族民间祭祀活动。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过完泼水节后的第三天举行。在大、中寨四面出入道口,以木搭起栅栏,称“鬼门”,在其附近的一棵大树叫“鬼树”。祭时必须在夜间五更时分,由头人※“达岗”
清县名。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辽河中游东岸。清康熙三年(1664)置。境域东西140里,南北55里。东至吉林乌喇,西抵广宁县,南邻铁岭县,北界柳条边。唐虞为息慎氏地。商、周、秦因之。汉至隋属扶余界。唐为渤
见“冒仔”(1653页)。
即“赀”(1863页)。
即“毗舍耶”(1649页)。
见“罗泼”(1415页)。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伊尔格齐”。蒙古语“亦儿格”意为“羯羊”, “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骟羊人”,即皇室、诸王属下牧羯羊者及掌管羯羊群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
古西域国名。亦作渴槃陁、羯盘陀、喝盘陀、汉陀、汉盘陀、朅盘陀、渴罗陀、渴馆檀,又称伽余罗逝。在葱岭东,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有12城。居民从事农牧业,有文字,信佛教,人劲悍,外貌、语言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