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错那门巴语

错那门巴语

我国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及其以南的门达旺地区,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4万左右。错那门巴语有南北两个方言,使用南部方言的自称“门巴”,使用北部方言的自称“不着米巴”。两个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定差别。错那县麻玛门巴语的语音特点是,单辅音有37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清送气、浊3套,塞音有双唇、舌尖中、舌面中、舌根、喉5套。有以—l、—r为后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0个。有9个单元音韵母各分长短,共18个单元音韵母。有4个复元音,以前响为主。有9个辅音韵尾,除—s韵尾只和i元音相拼使用频率不高外,其余韵尾都能和大部分元音结合。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明显。语法特点是,有形态标记,但不丰富,虚词、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有表示指小的名词词尾。数词为20进位制。1至19为基数词,20以上为合成数词,90的构成方式为4个20加10,401的构成方式是20个20加1,千以上数目用藏语借词。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量,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无双数,第一人称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有领格和施动格,用人称代词韵母的屈折变化表达。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复数。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已行3种,用后加成分和助词表示。态分自动和使动,用辅音、元音、声调交替及加后加成分等方式表达。式有陈述、命令、祈求、疑问、否定5种。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比较、最高3个级,用加不同的后加成分表达。结构助词有领属、施动、受动、工具、比较、处所、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是多音的单纯词较少,主要由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约占词汇总数的30%以上,有构词词头和词尾,其中词尾较能产。复合词的结合关系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4种。重叠构词、四音联绵构词也均有一定活力。

猜你喜欢

  • 平夏部

    党项羌部落名称。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的党项羌,因唐初吐蕃兴起,大部分被迫迁至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迁夏州(今陕西靖边县)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因其地平沙漠漠,为南北朝时期赫连

  • 黎亚义

    ?—1833清道光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儋州人。黎族。道光十三年(1833),儋州大旱,地方官吏、汉族地主及高利贷者趁机盘剥,黎人蓄恨。是年七月,与薛凤章(汉族)等于儋州龙头、薄沙等黎峒倡导起义,“贫

  • 三十姓鞑靼

    见“鞑靼”(2488页)。

  • 萨喇春

    1885—1960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全名乌扎拉·萨喇春。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教育。回国后,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及辛亥革命思想影响,与本族知识分子

  • 密罗簇

    明代藏族部落名。一作密落簇。属罕东卫,在今青海西北部。有2400余帐,17300余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以明朝中官乔来喜、邓诚使乌思藏,过毕力术江黄羊川时,为安定卫指挥哈三孙散哥及曲先卫指挥散

  • 都播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都波。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南,西连坚昆,南接回纥。内分3部,即都波、弥列、哥饿支,自相统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随骨利干通使于唐。其俗结草为庐,无牛羊,不知耕稼,地产百合草

  • 南夫余

    朝鲜半岛古百济国的别称。百济始祖温祚王自卒本夫余(一作夫余或高句骊国)南迁至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立国,并以扶余为姓,也称其国为南夫余。朝鲜忠清南道曾有地名曰扶余。《黑龙江志稿》也称今松花江与嫩

  • 官却班究才定

    1718—1763清代青海玉树第十九代囊谦王。藏族。雍正十二年(1734)会盟时,受清封为千户,赏戴花翎。乾隆七年(1742),赴拉萨朝拜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赏号纸。九年(1744),再赴西藏拜郡王

  • 白明达

    隋时龟兹乐师。炀帝时任隋廷乐正,创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汁百草、阴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及十二时等曲。唐贞观年间(627—649),仍在唐

  • 越喜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越喜靺鞨。所在有3说:一说在今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地区;一说包括今黑龙江省富锦县至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及其以下地方、乌苏里江两岸;旧说在今吉林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