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典

通典

书名。中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唐杜佑撰。200卷。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始撰,德宗贞元十七年(801)成书。此书以事类为中心,分《食货》、 《选举》、 《职官》、 《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典,采集五经群史、汉魏六朝文集、奏疏中关于典章制度的材料,按朝代先后编次。其中《食货》12卷,叙述土地、财政制度及其状况;《选举》6卷,叙述选举士官、爵位制度及考核官吏治绩的政令;《职官》22卷,叙述官制源流沿革;《礼》100卷,叙述各种礼仪制度;《乐》7卷,叙述乐制概略;《兵刑》23卷(内兵15卷,刑8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刑法制度;《州郡》14卷,叙述历代舆地沿革;《边防》16卷,叙述历代四境民族邦国情况。每典又分为若干子目,共1500余目,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迄唐代宗、肃宗两朝(其中个别材料系后人增补)之典章制度,悉备于此。所据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书创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裁,踵其后者有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后又有袭其体例的著作陆续出现,合称“九通”、“十通”。开创史书新体裁,是此书的最大特色与其成功之处,有明刊本、清武英殿本、清咸丰九年(1859)崇仁谢氏刊本,同治十年(1871)广州学海堂本。通用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影印精装,连《十通索引》共21册,本书是其中的第1册。

猜你喜欢

  • 吴允诚

    见“把都帖木儿”(1062页)。

  • 撒礼塔

    ?—1232蒙古国将领。又译撒里塔、撒里答、撒里台。初任火儿赤(佩弓矢侍从),故又称撒礼塔火儿赤。太宗元年(1229),与吾也而、王荣祖征辽东,破盖州、宣城、石城等10余城。三年,以高丽杀蒙古使者,受

  • 蒙古国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创建的国家。又称蒙古汗国。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宋开禧二年(1206),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被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国,称“也客·忙豁勒·

  • 阿鲁浑

    ?—1291伊儿汗国第四代汗。又译阿儿浑。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八哈汗长子。初受封于呼罗珊。至元十九年(1282)父死,诸王分成三派,互争汗位,其叔※帖古迭儿(又称阿合马)以王族中之年长者嗣位,自以阿八

  • 叩克巴什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乡村小吏”。专事管理耕种和水利,为玉子(孜)伯克辅助官员。

  • 嘉木样谢贝多吉

    1648—1721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转世活佛之一。又作嘉木祥协比多吉、旧译“笑金刚”。拉卜楞寺嘉木样一世活佛。藏族。甘南藏区桑雄山下甘加之查顶人。父名贝许贝朋杰。5岁在北京谒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 桓晖

    ?—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字道进。大阳(今湖北京山北)人。为久居※大阳蛮的汉族。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桓诞之子,桓玄之孙。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及长,被拥为蛮首,附北魏,屡任要职

  • 大人之国

    见“长狄”(363页)。

  • 元朝秘史

    书名。原名《蒙古秘史》,蒙古语为《忙豁仓·纽察·脱卜察安》。不著撰人姓氏。明刻本12卷。《永乐大典》收录本15卷。原为蒙古皇室秘籍,藏国史院。元亡,明人得之,分段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及旁译、总译,共2

  • 转运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嚷酩啰”。掌管钱谷征收、转运和仓库出纳。都转运司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使、8承旨、8都案、10案头。各边中转运司属下等司,分别设2或4正使,2、4或6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