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尔方言和塔城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具有代表性,保存固有特点较多,受其它语言影响较少,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甘南县、讷河县、嫩江县、德都县、瑷玛县等地。达斡尔语的元音系统中包括短元音、长元音和复元音。央元音ə也有相对的长元音,这一点不同于土族语和东部裕固语,而与蒙古语相同。保存着元音和谐律。有成批的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它们分别与非腭化辅音和非唇化辅音相对立,这是达斡尔语辅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也是不同于蒙古语族其它语言的重要特点。还有出现于音节末的复辅音。达斡尔语以x的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有特点的复数附加成分-sul。名词的领格和宾格有共同的附加成分,同时宾格还有自己的专门附加成分。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我们”和包括式“咱们”的区别。有专门的单数和复数第三人称代词i:n和a:n。动词陈述式有人称范畴,由主格人称代词变来的相应人称附加成分接缀于陈述式附加成分之后构成。在达斡尔语中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用动词词干表示,复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则用专门附加成分-tu表示;第三人称允许式用附加成分一tγai,如强调其复数后边可再接复数附加成分-sul。具有以-:为标志的完成副动词,-γa:ne:/γə:ne为标志的目的副动词和-ma:k (ən) /-mə:k (ən)、-ma:rən/-mə:r为标志的临界副动词。它的假定副动词附加成分为古旧形式。词汇中语族同源词占半数以上,自己特有词约有20%,其余为与满一通古斯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词和几种来源的借词。达斡尔语是蒙古语族中与满一通古斯语族词汇方面最密切的语言,它不仅有一批与这个语族共有的词,而且还有不少后期从满语吸收的借词。在各种借词中汉语借词的数量较大,约占词汇量的10%左右。

猜你喜欢

  • 关南之战

    见“白马岭之战”(607页)。

  • 李茂勋

    唐朝将领。回鹘阿布思之裔。会昌(841—846)年间附唐,隶张仲武。以智勇善骑射,颇得器重,受命将兵,以功赐姓名。咸通(860—874)末,率兵袭杀陈贡信,进驻幽州,受唐封为节度使不久,因病告老,授尚

  • 金台集

    书名。诗集。元回回人※迺贤撰。2卷,凡诗200余首,乃明危素合其前后两稿编成。前有欧阳元等序及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等跋。内容以游览酬唱之作居多。作者天才秀拔,去元好问为近,故气格昂翥,风格清新流丽,不

  • 延庆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窝笃盌斡鲁朵”(“窝笃盌”意为“孳息”,“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兴宗※耶律宗真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

  •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1920597人(1990年统计数),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少数散居于内蒙古和北京市等地。与古朝鲜、高句骊有渊源关系。其远祖本居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国亡后,居

  • 台湾番俗考

    书名。翦伯赞著。1947年3月正式出版。全书共分5部分,即《前言》、《台湾番族诸部落的名称及其分布》、《台湾番族的经济构造及其生活方式》、《台湾番族的家族形态及其氏族组织》、《台湾番族的意识形态》。该

  • 月良兀秃剌思

    元代地名。又译月良古惕秃剌思。在前苏联赤塔南之鄂良古依河地。宋庆元六年(1200),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与克烈部王罕大败泰赤乌部于此。

  • 佑宁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

  • 三于越

    契丹王朝时对有盛名的三任※于越的誉称。于越本契丹官名,建国前所置,时“总知军国事”(《辽史》卷1),统揽部落联盟实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前曾任此职。阿保机称帝后,总权归皇帝,此职乃“无职掌”,为最

  • 把阿

    旧时门巴族本教巫师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部分门巴族地区。亦作把窝。多由男性充任,一般由久病痊愈者拜师学成。既跳神又送鬼,民间认为其法术高于※“觉母”和※“登龙坎”。作法时供酒肉、粮食等物。头戴锯齿形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