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喜电尕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跋喜囊贡奥寺,意为“跋喜上下寺”,简称“电尕寺”。在甘肃迭部县。13世纪中叶,八思巴4大弟子之一喜饶巴尔,奉师命返故乡宏法,修建此寺。分上下2寺,均由历代跋喜活佛护理,尚有文布跋察尔活佛系统及土官隆桑本琼后代,历为该寺所辖教区之政务头目,协助跋喜活佛管理事务。该寺以收藏元世祖忽必烈所赠金字《甘珠尔》大藏经、八思巴之僧帽等珍贵经籍文物而知名。另有上寺所供八思巴塑像、下寺所供狮子吼佛像,亦较闻名。两寺均被毁。1982年重建昂欠座。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跋喜囊贡奥寺,意为“跋喜上下寺”,简称“电尕寺”。在甘肃迭部县。13世纪中叶,八思巴4大弟子之一喜饶巴尔,奉师命返故乡宏法,修建此寺。分上下2寺,均由历代跋喜活佛护理,尚有文布跋察尔活佛系统及土官隆桑本琼后代,历为该寺所辖教区之政务头目,协助跋喜活佛管理事务。该寺以收藏元世祖忽必烈所赠金字《甘珠尔》大藏经、八思巴之僧帽等珍贵经籍文物而知名。另有上寺所供八思巴塑像、下寺所供狮子吼佛像,亦较闻名。两寺均被毁。1982年重建昂欠座。
藏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旺果节”。“望果”,藏语音译,意为“转地头”。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农区。一般在谷物成熟之前择一吉日举行。为期1—3天,无固定日期,相传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杰为确保粮食丰
1801—?扎贡巴三世活佛。藏族。甘南夏河人。5岁时被嘉木样谢巴确认为扎贡巴活佛。6岁从阿莽班哲达出家,取名衮却丹巴若杰。后在拉卜楞寺学经及五明之学。曾两赴西藏卫地,先后从达浦永增益西嘉措等30余位经
北魏至北齐时对一些部落酋长的赐号。唐人讳民为人,故也称领人酋长。领民酋长之“民”,指各酋长所统部落,不同编户齐民。又根据其实力、功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领民酋长等,在北魏统一战争过程中,许多部落酋长,
参见“德昂族”(2520页)。
突厥语uchbigi音译,意为“统帅”、“作战指挥官”。※叶尔羌汗国时期重要官职,战时统领汗国军队的大异密,往往由※阔什别吉(大本营长官)兼任。※叶尔羌汗国后期分为左翼乌赤别吉、右翼乌赤别吉。参见“阔
1888—1927近代反封建志士。贵州省天柱县人。侗族。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学习。1911年受革命浪潮影响,加入同盟会。参与制订武昌起义规约并参加武昌首义。后入黔军任连长、团长、师
即“萌柱”(1989页)。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八等奉恩辅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辅国公爵。自此时起至12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辅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入八分镇国公依例降袭辅国公者
旧厅名。在今吉林省大安县。元为斡脱怜万户府地。明为洮儿河卫及卓儿河地面。清初置札赉特旗。光绪三十年(1904),以该旗莫勒红冈子垦地置此厅。为清末实行放垦,割蒙旗土地而设的行政区划之一。1913年改为
古时壮族民间风味食品。流行于广西山区壮族民间。制法:将山林中捡回的大蜗牛,用煮开的米汤烫死,把蜗牛肉取出,去内脏、洗净,用竹刀将蜗牛肉切成细片,加油、盐、葱、姜等调料,入锅炒熟,即可进食。其味鲜美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