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德语

赛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赛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5千。居住在泰耶尔人住地的东南方,包括花连县秀林乡、万荣乡,南投县仁爱乡合作、精英、春阳、南丰、互助等村。分雾社、春阳、合作3个方言。雾社方言分布在南丰村和互助村;春阳方言分布在春阳村;合作方言分布在合作村。赛德语有18个辅音:pb m t d n l r ts s k g x q h j w。有5个元音:i e ao u。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塞德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前缀有ha-、ku-、kunu-、mu-、muk-、mugu-、nu-、pa-、pu-、su-、 suku-、 ta-、 tege-、 tunu-等。中缀有-um-、-un-,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后缀有-i、-an、-un等。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形式,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好地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境。宣德三年(1428),其族僧人容中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表里等。后,其首领及宗教上层常遣人来朝,或亲自赴京,贡马及方物,与明中央保持密切政治、经济往来。自成

  • 朔方备乘

    书名。清何秋涛撰。成书于咸丰八年(1858)。全书80卷(一作85卷,误)。卷首12卷,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诸帝有关北部边疆、民族、中俄关系等的训谕、诗,《平定罗刹方略》及《钦定大清一统志》、《钦

  • 驻藏司员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内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作驻藏章京。一般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调充,初为1员,后增为4员。乾隆四年(1739),照驻扎哈密、瓜州司官之例,2年一换,后改3年,期满后,仍由理藩院派员更替。

  • 海兰卫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 射鬼箭

    契丹特殊的习俗与刑罚。《辽史·国语解》:“凡帝亲征,服介胄,祭诸先帝,出则取死囚一人,置所向之方,乱矢射之,名射鬼箭,以祓不祥。及班师,则射所俘。后因为刑法之用。”《礼志》载之,归“皇帝亲征仪”;《刑

  • 乞伏慕末

    ?—431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又作乞伏暮末,字安石跋。陇西鲜卑人。※乞伏炽磐次子。西秦建弘元年(420),被立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五年(424),统军破北凉,徙民2万余口而还。七年,

  • 艾斯木汗

    哈萨克汗。又译额什木汗、伊希姆汗。※契晏依汗子,※塔吾克勒汗兄弟。1598—1628年在位。初随塔吾克勒汗率10万军进入河中地,占领阿合锡依、安集延、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城。后又统两万士兵留守撒马尔罕。

  • 阔力达西

    乌兹别克族婚礼操办人。意为傧相。凡乌兹别克族青年在结婚前,都须找一个比较知心、能说会道、尚未结婚的人做自己的傧相,以处理结婚时的事务。举行婚礼当天,新郎要在男傧相陪同下,坐于房屋中央或角落,边吃、边吹

  • 玛鲁

    鄂温克语音译,意为祖神。系对一个圆形皮口袋内装的12种神灵的统称。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鄂温克人信仰和祭祀的神。每个※乌力楞有一个,为“乌力楞”之神,供在氏族萨满或家族长家,放在所住撮罗子外的东北或西北角

  • 花剌子模远征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对花剌子模的征服。元太祖十四年(1219)秋,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杀害蒙古使臣与商队,亲率诸子及15万大军往征。进抵讹答剌城后,分兵4路:留察合台与窝阔台统军围攻讹答剌(今锡尔河右岸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