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褐拔
即“诺曷钵”(1954页)。
即“诺曷钵”(1954页)。
?—1434明朝将领。原名玛鲁,一译买驴。蒙古族。原籍辽阳。故元辽阳行省右丞通伯之子。洪武二十年(1387),与父随北元全国公观童归附明朝,改姓名,充总旗,数从明军出塞进击北元。建文元年(1399),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五年(1268),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始受封。
见“劾里钵”(1495页)。
辽代部族名。辽兴盛后,归附于辽,成辽属部之一。辽于该部置诸官职,属辽北面属国官。按辽制,凡属国、属部之官,大者可封大王,小者置部节度使,命原部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恩威兼施,以保柔远之道。辽兴宗重熙
见“耶律璟”(1304页)。
见“倒瓦答失里”(1887页)。
?—1858清朝大臣。字蓉峰。蒙古镶红旗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咸丰二年(1852),任库车办事大臣。三年,调驻藏办事大臣。四年,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办事。五年,以廓尔喀派兵扰边,以兵御之
见“罗秉忠”(1417页)。
①西夏职官称谓。用以称政府机构的主管官员,亦可译为“大人”。如中书六大有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同;枢密六大有枢密南益、北依、西摄、东拒、副、入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皆有载。
?—412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晋太元十三年(388),兄卒,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迁都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次年,受苻登册封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