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匈语支

西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年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研究导论》一书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对突厥语族语言进行分类时把古代迁移到西部后来陆续加入到西匈奴和西突厥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及其后裔的语言归入到一个语支,称为西匈语支。在西匈语支之下分4个语组:(1)布加尔语组,包括古代的布加尔语、哈扎尔语和现代的楚瓦什语。(2)乌古斯语组,又有乌古斯—土库曼次语组,包括10—11世纪的乌古斯语和现代的土库曼语及土赫曼语;乌古斯—布加尔次语组,包括古代乌孜人的语言、别切涅格语和现代的嘎嘎乌孜语及巴尔干土尔克人的语言;乌古斯—塞尔柱次语组,包括古代塞尔柱语、古奥斯曼语、古阿塞拜疆语和现代的阿塞拜疆语、土耳其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南岸方言。(3)克普恰克语组,又分克普恰克—波罗维茨次语组,包括蒙古时期前后的克普恰克语和现代的卡拉依姆语、库梅克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克普恰克—布加尔次语组,包括金帐汗国(西)的语言和现代的鞑靼语与巴什基尔语;克普恰克—诺盖次语组,包括现代的诺盖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和哈萨克语。(4)噶逻禄语组,又分噶逻禄—回鹘次语组,包括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和后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噶逻禄—花剌子模次语组,包括噶逻禄—花剌子模、金帐汗国(东)、8—14世纪察合台汗国的语言、古乌兹别克语和现代的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西匈语支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代的z、 d、 t为j替代;出现了b——p、 g——k、 z——s、 d——t等清浊辅音的对立;有x、w、h等辅音音位。有数量较多的连词,其中有些是借自其它语言;复句有比较发达的结构;由名词和动词形式构成的词的紧缩组合较为少见。有大量的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而蒙古语借词很少。

猜你喜欢

  • 金人常服

    金代女真人平时所着服饰。有带、巾、盘领衣和乌皮靴四类。其束带曰吐鹘。巾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2寸许,下附带长六七寸。当横额之上,或为一缩�ᙙ

  • 巴泰

    ?—1696清朝大臣。汉军镶蓝旗人。金氏。天聪五年(1631),任二等侍卫。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城。六年,从征明大同。崇德元年(1636),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明,至沙河。六年(1641),从郑亲王济尔哈

  • 扶余

    即“夫余”(223页)。

  • 阿悉吉

    见“阿悉结”(1216页)。

  • 银术可

    见“完颜永蹈”(1151页)。

  • 胥要德

    ?—739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大使。适因南海阻风,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副使己珍蒙等于翌年分乘两船赴

  • 着落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境。正统六年(1441),其族部地方永福寺僧人摄剌藏卜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币等。成化三年(1467),僧人三竹亦来朝,贡马并佛像、铁甲等物,赐之衣服、采缎等。弘

  • 大贞斡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 王甲部

    建州女真诸部之一。又称完颜部、王家部。位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镇东北,吉林省通化市西南王家大堡附近。辖地在佟家江及新开河、富尔等江流域,以农猎为生。明万历十六年(1588),被努尔哈赤收服。

  • 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称番大藏经。元代称河西字大藏经。大藏经名。西夏建国初(1038)景宗提倡,由汉文大藏经始译。经53年至崇宗天祐民安元年(1090),共译出3570余卷。景宗时以国师白法信、惠宗时以安全国师白智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