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律例

蒙古律例

书名。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对内蒙古的统治,在蒙古族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法规。崇德八年(1643)初颁,乾隆六年(1741)重订,六十年(1795)再次增订,以蒙、满、汉3种文字刊印颁行。共12项,209条,其中官衔24条,户口、差徭23条,朝贡9条,会盟、行军13条,边境卡哨17条,盗贼35条,人命10条,首告5条,捕亡20条,杂犯18条,喇嘛例6条,断狱29条。整个法规,对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建持权,规定极详,保护甚力,其过失处分一律从轻;而对牧民应承担的封建义务,则规定极为苛细。过失罪(包括对王公台吉的语言诽谤罪)罚一律严,是一部维护封建统治的法规。

猜你喜欢

  • 万安宫

    蒙古国宫殿名。又作万安阁。位于蒙古国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南隅。太宗七年(1235),建和林城,造万安宫,次年落成,蒙古语称“合儿石”,意为“行宫”、“宫殿”。四周有宫墙,周长约2里。宫殿

  • 科尔沁部

    蒙古部名。明代又译作好儿趁。明洪熙年间(1425),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十四世孙奎蒙古塔斯哈喇遭厄鲁特部侵袭,徙居嫩江依兀良哈,因同族有阿噜科尔沁,故称所部为嫩科尔沁以区别之。初与札赉特、

  • 软奴汪术

    元朝官员。吐蕃族。元世祖时任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宣慰使。尚书右丞相桑哥兼任宣政院使期间,曾对乌思、藏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军政事务多有建树,著有政绩,多次受奖赏。至元二十五年(1288)

  • 第德达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达喇嘛的辅佐亦称副达喇嘛。凡达喇嘛德重年高,不胜烦剧,诸弟子又不允其退职时,通常设此副职以协助之。掌管寺庙教务、财政等事。配有随从格隆2人、班第4人,任职期间月银9两5钱

  • 各对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方基层组织中大头人的管家。一般大头人均有2至3名,由富裕差巴(支差的人)中提升,经土司认可后委任。主要职责是大头人外出时,代管其家务,或跟大头人当随从,遇有战事,须自备

  • 杨广香

    ?—481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之族弟。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后仇池国灭后奔魏。升明元年(477),与魏合兵攻杀武都国主杨文度。以阴平(今甘肃文

  • 金太宗实录

    书名。纥石烈良弼等修撰。卷数不详。主要记天会元年(1123)九月至十三年(1135)正月太宗一朝有关史事。大定七年(1167)成书。内容略见《金史·太宗纪》。

  • 乌母主

    见“仁美”(315页)。

  • 太延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35——440年,凡6年。

  • 明珠

    1635—1708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字端范。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孙,尼雅哈之子。初任侍卫、銮仪卫治仪正、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擢内务府总管。后授弘文院学士。六年(1667),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