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

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入藏传法,遂奉为师,修习经论典籍及佛学大、小五明,得大成就。印度人称精通佛学五明之高僧为“班弥怛”(亦作班智达),故时人尊称公哥监藏为“萨斯迦班弥怛”,简称为萨班,后遂以萨班相称而得名。开禧二年(火兔年,1206),从师利跋陀罗受比丘戒,乃以师利跋陀罗之藏语意译称“班藏卜”(亦作巴藏卜,意为“吉祥贤”),遂自名为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以示其所师承。自是,藏传佛教各派之高僧大德,于其本名之后皆连称班藏卜,以示其修习佛学之高深。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析,1244),应蒙古皇子阔端之召请,携两侄八思巴(后受元封国师,帝师、大宝法王),恰那朵尔只(后受元封白兰王、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随蒙古来使先行,自赴乌思藏各地走访地方僧俗领袖商议归顺蒙古事。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凉州(今甘肃武威)。翌年,谒阔端晤谈,接受蒙古大汗以吐蕃全境委命阔端管理,发“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晓喻僧俗官民归顺蒙古。此后,遂与八思巴、恰那朵尔只留住未返。其间,曾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人、当地吐蕃人等授徒传法,又为阔端治愈疾病,深得阔端信任,被尊为“祭天长老”。曾以畏兀儿文字母之字形制为40余个字母拼写蒙古语,后未通用。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在凉州圆寂。一生著述近20种,在佛学方面,《三律仪论》、《正理藏论》等列作萨迦教派必修典籍,亦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重视;又以民歌、格言体裁写成《善说宝藏》,即后著称的《萨迦格言》,深入浅出以阐述道德伦理,文笔精美,开启一派文风,元代即有蒙古文译刊本。《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中所陈述吐蕃地方归顺蒙古应行诸事体,后遂成为元代管理吐蕃全境所规定之条例,此书对于元朝对乌思藏之统治及此后全国之统一,均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辛饶

    吐蕃本教祖师。又作辛饶米波益辛、辛波切或米波切。大约与吐蕃传说的第一代赞普尼雅赤赞普同时。生于今阿里的约莫隆仁(又称辛域约莫隆仁,地在扎达县境,一说地处古代大食境)。木杰亭巴盖后裔,父穆日名杰本兑嘎,

  • 呵罗真

    ?—530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一作阿罗真。吐谷浑氏。《梁书·河南传》载:※伏连筹死,子呵罗真立。梁大通三年(529),受梁武帝封为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沙三州刺史(一作西秦、河二州刺史)。梁中

  • 永和堂

    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古老的药店。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山西大同大兴店投资开设。资金雄厚。旅蒙商号大盛魁、天元恒等在内蒙古地区收购的珍贵药材,多由该店买入、泡制、转销。所制海马种玉

  • 呼济河卫

    见“忽失河卫”(1489页)。

  • 沙卑城

    古地名。又作卑沙城、奢卑城,亦省称沙城。高句骊国筑。故址今皆认为即今辽宁省金县东大赫(黑)山(亦称大和尚山)古城;旧仍有二说:或依《辽史》说在今辽宁海城县(即海州);或说在复州(今辽宁复县)境。城以石

  • 牌头

    见“乡约”(186页)。

  • 延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斡亦剌部长忽都合别乞后裔也不干驸马受封。

  • 建州闻见录

    书名。朝鲜李民��(1573—1649,朝鲜永川人,字而壮,号紫岩)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经略杨镐四路出师,进攻后金赫图阿拉,朝鲜国王派姜弘立率兵助明,李民&

  • 名为宝汇集之书

    即“俺答汗传”(18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