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高窟

莫高窟

中国著名佛教石窟建筑群。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因此地原名莫高乡,故名。洞窟凿于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5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相传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僧乐僔开始凿窟造像。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辽、宋、西夏、元各代均有扩建。现存洞窟492个,计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450余尊。有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佛经故事、神话、供养人等题材,以及40多平方米大的最古的地图《五台山图》,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朝夫妇出行图》,还有描绘古代少数民族狩猎、耕作、推磨、舂米等生产、生活的壁画。一些洞窟有藏文回鹘文、西夏文题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说二十六年),藏经洞”被发现,内有4~10世纪期间的大量文献,包括用汉文、梵文、龟兹文、回鹘文、古藏文、书写的佛经、买卖契约、典当文书、文学、历史、天文、历法、医学等文献,以及绢画、刺绣、雕版印本、铜佛像等。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在1907—1925年间,曾先后遭到英、法、俄、日等国所谓探险家的大肆劫掠与破坏。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现为敦煌研究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广州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六州之首州。州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或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旧有笼统指在黑龙江地方;也有依《辽史》说在今辽宁沈阳市附近。辽灭渤海后,辽太宗迁其民至今

  • 阿旺降白选热嘉措

    1723—1777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六世。又称降白德勒。藏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清赐名广法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后,奉旨掌办商上事务,

  • 石抹九柱

    金末将领。契丹族。哀宗天兴(1232—1234)年间,为息州行帅府事。时蒙古军南下,金廷濒亡,二年(1233)正月,哀宗弃汴京(今河南开封),逃入归德(今河南商丘南),统治者内部倾轧不断。九柱喜豪华,

  • 雒越

    见“骆越”(1782页)。

  • 台海使槎录

    地方志名。清人黄叔璥撰。作者大兴人,康熙朝进士。六十一年(1722),以御史巡视台湾,根据亲身闻见并参阅有关台湾记述诸书,博览综辑而成。全书共8卷,前四卷称《赤嵌笔谈》,五至七卷为《番俗六考》,第八卷

  • 卓木基巧

    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亦称亚东总管。原为一个商务总管,后兼理民政,驻下司马,辖上、下亚东和帕里宗。亚东商务总管成立前,上、下亚东属帕里宗宗本管辖。设四品俗官,征收出入藏印货物税,并办理

  • 鄂赖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系喀喇沁部人。袭任理藩院郎中兼步军副尉。康熙五十七年(1718),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征四川口外理塘、巴塘。五十八年,奉命招降察木多等处索克三丹公、朱公、吉东,龚布等处之拉礼、墨

  • 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

    1591—1626明末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济农。亦译作色棱额尔德尼鸿台吉。孛儿只斤氏。※博硕克图济农长子。天启六年(1626),嗣济农位,在位6月去世。翌年由其弟林沁额叶齐岱青继任济农。

  • 新大王

    高句骊国第八世王伯固的谥号。伯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继位,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中尚监

    元朝官署名。掌大斡耳朵位下怯怜口等事宜。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初置尚闭监。二十三年(1286,一作二十四年),改中尚监。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为中尚院,秩从二品。四年,复为监,秩正三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