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伽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即“库木吐喇石窟”(1113页)。
1874—1965近代著名经师教育家。字凤轩,经名努尔·穆罕默德。江苏六合县人。回族。家贫。幼聪慧好学,兼习阿拉伯文与汉文。光绪二十年(1894)赴京,投牛街礼拜寺大伊玛目王浩然门下受业。结业后留寺任
?—1797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一等承恩公奎林之子。出嗣伯父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袭爵。擢头等侍卫、尚荣正、镶蓝旗护军统领,授奉宸院卿。嘉庆二年(1797),奉命偕副都统阿哈保率东三省兵赴湖
相传为彝族始祖。据贵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载,约西周时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传31代至※笃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贵、川诸地,称※彝族6祖。
汉西域车师诸国的统称。指东汉时的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六国。主要分布于今新疆东部地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阳嘉四年(135),北匈奴呼衍王率兵侵车师后部,顺帝以车
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又名“西番”。首见于清初余庆远《维西闻见录》。参见“普米族”(2291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陀满。来源于部名。居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等地。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利洼府条约》。1871年(清同治十年)六、七月间,俄国乘阿古柏之乱,出兵强占伊犁。1877年(光绪三年),阿古柏之乱平。次年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雅克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有千余户。二十六年(1761)其首领敏什拉哈进京朝觐,获三品顶戴花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北800余里。图舒克
职名。清代前锋、护军、火器等营所设的教习。多择取满洲、蒙古老练兵丁充补,仍食原饷,以教导新兵技艺,赏戴蓝翎以荣之,故称。3年期满,可以补授骁骑校等职。乾隆四十年(1775)定,嗣后“军政”之年,各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