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脱欢

脱欢

①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千户脱端子。初袭父职,加武略将军。屡随阿术攻宋,取鄂、汉诸州,破建康、太平等郡,皆有功。奉命守扬子桥堡,数败宋将姜才。攻扬州,于泥湖夺宋战船30艘。至元十四年(1277),任太平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奉命随军北征只鲁斡带叛军,以功受赏。十五年,随河间王兀鲁带、丞相孛罗西征,以功加定远大将军、福州路达鲁花赤,改武昌路达鲁花赤。卒于任。 ②(1292—1328)元朝大臣。蒙古斡剌纳儿氏。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子。自幼嗜学,喜读经史。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入宿卫。后为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宾客。至大四年(1311),仁宗即位,任御史中丞,袭“答剌罕”号,故习称脱欢答剌罕。皇庆二年(1313),进御史大夫。延祐三年(1316),与御史大夫伯忽拯治台纲。英宗朝,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泰定二年(1325),升行省左丞相,兼领行宣政院。奉命疏涤吴松江。致和元年(1328),议定修治盐官州海塘之方。卒于任。 ③(?—1301)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子。至元二十一年(1284),封镇南王,镇鄂州(今武汉)。以占城执杀元朝奉使暹罗之使臣,受命总荆湖诸军征占城。因安南拒绝假道,遂分兵6道先攻安南。次年进占其都城大罗,安南王陈日烜逃遁,其弟陈益稷降。值罢兵还师时遭伏击,兵败。二十四年,统江淮、江西、湖广兵,分兵3道再攻安南,破大罗,次年,克敢喃等城,迫安南王逃入海。以粮匮军疲,还师,为安南兵所遏,复兵败。因屡丧师,遭世祖责,终身不许入朝。二十八年,率蒙汉军1500人出镇扬州。三十一年,忽必烈卒,与诸王翊戴铁穆耳即汗位。大德五年(1301)卒,子老章袭封。 ④元朝官员,唐兀人。※朵罗台子。初值宿卫,历任御史台译史,拜监察御史、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断事官。任内上疏,请停罢修建寺庙,减省供佛饭僧之费,以纾国用。建议回回富商大贾宜与军民一体应役,平均负担。国家应以善为宝,戒玩物丧志。禁回回诸色人等赍宝出卖,以虚国用,违者处罪并没收之,其辞恳切,为时人所称道。

猜你喜欢

  • 茂海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一译漠海。※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达玛林长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偕从叔阿喇布坦投奔清朝,驻牧推河。雍正初年,所部编旗分佐领,授札萨克辅国公。九年(17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

  • 中书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腮”。掌全国政务,属上司。用50两银印。长官为中书令或中书相,用20两铜包银印,或15两铜印。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载中书位有六大: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

  • 带孙

    蒙古国大将。又译忒孙。札刺儿氏。孔温窟哇第五子,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弟。据《史集》载,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受封左翼千户长,与族人同领本族2千户。领本部兵2千随兄征战。太祖十四年(1219

  • 扈鲁玛台吉

    见“达瓦”(721页)。

  • 万年历

    元代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制的历法。又称《回回历》。忽必烈即位前曾征召“回回为星学者”,扎马鲁丁等应召东来。中统年间(1260—1264),朝廷设立西域星历之司,由扎马鲁丁主持。至元四年(1267),

  • 密昔吉

    元代汉语白话。对伊斯兰教请真寺的称谓。伊斯兰教徒称为“达失蛮”。一说此称原自阿拉伯语。

  • 不地

    见“卜赤”(18页)。

  • 五部奚

    奚(又作库莫奚)族五部族的统称。又称奚五部。不同时代各部名称有所不同。史载有三种:①据《周书》:“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

  • 索诺木雍中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军征金川,该土司因年迈不能从军,以其所属人随军效力,加恩,加升一级,赏戴花翎,并赐“谨慎”名号。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入京瞻觐,易冠服。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