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脱古思帖木儿

脱古思帖木儿

1342—1388

明代蒙古可汗。孛儿只斤氏。元惠宗(顺帝)※妥懽贴睦尔次子,※爱猷识理达腊弟(《明史·鞑靼传》等书作子)。北元宣光八年(明洪武十一年,1378),爱猷识理达腊卒,遂继汗位,称乌萨哈尔汗,次年,改年号天元。居漠北,屡拒明太祖劝降,其臣下攻至应昌(今内蒙古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四路出击,出没于明塞下。天元二年(洪武十三年,1380),遭明将沐英攻击,兵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部将脱火赤、爱足等被俘。翌年,复遭明将徐达、汤和、傅友德等袭击,损失惨重。天元九年(洪武二十年,1387),北元丞相纳哈出所率20万众为明军所迫,归降明朝,失去左翼主力。次年,与明将蓝玉、唐胜、郭英等所率15万军激战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会大风沙,猝不及防,大败,宫室及部众8万余人被俘,仅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出,拟至和林与丞相咬住会合,行至土拉河,被蒙古别部领主也速迭儿捕杀。谥号益宗。一说该汗即被明朝俘虏的※买的里八刺(崇礼侯),应为爱猷识理达腊之子,被释归蒙古后继承了汗位。尚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 崇州

    唐朝纳抚※奚族所置州名。据《新唐书》载,李渊建唐不久,曾置※饶乐都督府以安顿奚族归附部落。武德五年(622),又析饶乐府奚部落民新置崇州,成为唐建奚九州之一。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一作二年),更名北

  • 达波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达波拉杰,宋宣和三年(1121),其在前藏达拉岗波(在今雅鲁藏布江北岸加查县和朗县之间),建达拉岗波寺,收徒传法,创立该派。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载,其融合于噶当派的教法及(

  • 麻丘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中心区对山腰以下耕地的一种称谓。这里气候温暖,庄稼生长一般优于山腰以上的耕地,且离村寨较近,有利于田间管理。到解放前夕这部分土地大多已为各个个体家庭所分割,不仅可以继承,而且

  • 卜古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祭官庙

    解放前景颇族最隆重的生产祭祀活动。“官庙”为汉称,景颇语称“能尚”,每个山官辖区都有一座,是辖区宗教活动中心,实际是一座没有四壁的茅屋,内供天鬼、地鬼及官家的祖先鬼,但无偶象,只竖若干鬼桩。每年由山官

  • 车凌乌巴什

    1728—1790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策凌乌巴什。绰罗斯氏。鄂木布岱青和硕齐曾孙阿喇布坦子,汗※车凌从子。乾隆十八年(1753),偕车凌内附,驻牧札克拜达里克,封札萨克多罗郡王。二十年(17

  • 速平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率宾江卫。永乐四年(1406)二月,与塔鲁木等3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东南绥芬河流域。宣德十一年(1436)正月,升指挥佥事绰必为指挥使。后还朝贡明朝。

  • 密龙事件

    民国年间彝、汉民众反抗法国不法传教士事件。1931—1933年间,法国传教士、四川马边县天主教司铎密龙(汉名谢纯爱)在挂灯坪一带以传教为名,肆意欺压、剥削当地彝、汉民众,并企图占据大片山林和河流,开办

  • 拓跋纥那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子。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继其兄拓跋贺傉统辖该部。成帝咸和二年(327),御后赵5千骑于句注陉(今山西代县西北句注山)北,不利,迁于大宁(

  • 豁罗剌思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火鲁剌思、火鲁剌、豁里剌儿、火罗剌思、火里剌、郭儿剌思。※弘吉剌之别部。据《史集》,相传是产生于“黄金壶”的3兄弟中幼弟之后裔;依《元朝秘史》,为豁里剌儿台蔑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