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后发展成为专称,今四川茂汶等地的羌族为其一支的后裔。其名最早见于甲骨文卜辞。殷商时居商的西方,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与商朝关系密切。以畜牧为主要生计,主牧羊。卜辞记载有的为商贵族奴隶,有的成为祭祀的牺牲品。商代后期,周族西迁陕西歧下,与其一支羌氏结为婚姻集团,促进周的发展。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一批羌氏之人随周向东迁移,并建立起许多侯国。其余西迁,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秦兴起,实行“和戎”、“西逐诸戎”等政策,部分接受秦的统治,余众继续西迁。厉共公时(前477—前443在位),无弋爰剑从秦逃出,与羌人俱亡入“河湟间”(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教其部落种田畜牧,生产得以发展,庐落种人依之者日众,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秦献公初立(前384),将兵向西,爰剑孙卬畏秦之威,徙部人于析支河曲西数千里,参狼种徙武都,白马种徙广汉,旄牛种徙越嶲,唯忍与舞兄弟二部留在湟中。汉初,匈奴强大,奴役诸羌。河湟北侧研种留何等部在汉朝保护下迁居陇西郡南塞,西北诸部转移至西域昆仑山至葱岭一带。汉武帝开河西,通西域,隔绝羌胡。后置护羌校尉统领各部。著名部落有先零、烧当、烧何、罕开、牢姐等。宣帝时(前74—前49在位),爆发西羌起义,赵充国出兵平定,于金城郡(治今甘肃永靖县西北湟水南岸)设金城属国都尉以处降羌。新莽时(公元9—25年),再次爆发羌民起义,东汉出兵平定后多次强迁其部众于内郡,与汉人杂处,后称内迁者为东羌。三国时魏、蜀相争,魏封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烧当羌后裔柯回为西羌都督。十六国时传至姚苌,建立后秦(384—417)。同时宕昌、邓至、白兰等部兴起,先后建立政权。隋唐时党项羌强大,唐赐其首领拓跋赤辞姓李,于其地分设羁縻府州。后因吐蕃所逼,大批部众内迁至庆、夏、绥、银诸州。唐末,拓跋思恭任夏绥银州节度使。宋初,党项羌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于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元代以来,内迁诸羌大批汉化。甘南、川西、青海等地羌人多融合于汉、藏等民族之中,只有岷江上游汶一带的部分羌人继续保留下来。明、清时改土归流,封建经济得到缓慢发展。今天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猜你喜欢

  • 郭夏拉达

    藏语音译,又称“本芒哦协”,原意为“官民相识”。解放前西藏藏北牧业区一种内差名称。约始于1945年。支差者依贫富分为5等:“达秀阿妈”(支差组的首户)、“达宝”(支差组的次等户)、中等户、中下等户及下

  • 孟谷悮

    唐代云南哈尼族大首领。据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载,开元年间(713—741),为和蛮大鬼主,与安南首领爨仁哲、僚子首领阿迪、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等9人并列,同为唐朝臣属。一说其地临近当时的安南都护

  • 两面羌

    参见“哥邻羌”(1836页)。

  • 寿昌钱

    现仅见契丹小字钱币。出土情况不详。现载中国历史博物馆。圆形,方孔,直径2.4厘米,正面铸契丹小字4字,其意一说为“福寿太平”;一说“寿长福德”,或“寿长福多”。

  • 土生番客

    回回番客在中国安家落户后所生子女的称谓。蕃衍五世者亦称“五世番客”。参见“回回番客”(783页)。

  • 咩讹埋

    ?—1084西夏将领。党项羌族。惠宗时(1067—1086)官副统军。夏大安八年(1082),因宋朝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以威胁夏国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九月,受遣与统军叶

  • 赫尔克提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 丁景

    明代诗人。字德辉。云南蒙化(今巍山县)人。回族。相传为元代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明万历(1573—1620)年间人。一生勤奋著述,有遗稿多卷。现仅有《公余清咏》1卷传世。

  • 俺答汗贡马图卷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致明神宗的贡表附图。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史称※“俺答封贡”。明朝给俺答汗所属各部规定了贡使人数(合计150人)、贡马数额(合计500

  • 阿里白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以物与人已然”,即“已把东西给人”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名命名者。如海陵王之侄完颜阿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