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罗

罗罗

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落兰部、罗落蛮、卢鲁、鹿等。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巧家、东川、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西昌市为中心的一带地区。多居高山,畜牧业发达,亦农耕。男子椎髻,有摘须之俗,勇悍善战,女子披发,戴大耳环,男女皆披毡、跣足,尚巫鬼,行火葬。社会发展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尚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在今西昌地区置罗罗斯宣慰司。时史书记载即以“罗罗”称之。明、清以来均以此作为对彝族的通称。至今黔西、广西的部分彝族仍然以此自称。后来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故意采用有“犭”旁的汉字以译“罗罗”之音,字面遂带有侮辱性色彩。解放后,废除了一切歧视、侮辱性的称呼和写法,统一称为彝族。参见“彝族”(2594页)。

猜你喜欢

  • 光吉剌

    即“弘吉剌”(644页)。

  • 布摩

    壮语音译。壮族男性宗教职业者称谓。亦称“布道”。意为“师公”、“道公”。流行于广西。主管村寨中安神、驱鬼及祭祀等事宜。由先祖传袭或拜师承袭。尊奉莫一大王、白马娘娘、花婆圣母、释迦牟尼、张天师等为祖师。

  • 术伯

    见“出伯”(567页)。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广武将军口产碑

    古碑铭。因碑额作“立界山石祠”,又称立界山石祠碑。前秦建元四年(368)立,存陕西白水纵目镇。原收入《金石萃编》,清代以来多有人研究。1963年马长寿对碑文所记的官名、族名、姓氏等进行考证,对冯翊、抚

  • 顺治

    ①清世祖福临年号。1644—1661年,凡18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世祖福临(2411页)。

  • 大觉寺

    见“清水院”(2107页)。

  • 歹雅黄台吉

    一译歹言黄台吉,见“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854页)。

  • 赛春嘎

    1914—1993蒙古族诗人、翻译家和民间文学创作家。又名纳·赛音朝克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出身牧民家庭,母亲是讲故事能手。自幼受母亲影响,对民间文学发生浓厚兴趣,16岁至19岁在学校读书,开

  • 沙喜沙刹

    见“列喜列刹”(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