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罗木,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送达赖喇嘛赴藏,其为前队,击准部大策凌敦多布於齐诺郭勒,从达穆河入藏,后留驻。六十年还,晋一等台吉,赐孔雀翎及黄马褂。雍正五年(1727),袭固山贝子。九年(1731),随军征准部噶尔丹策凌。从喀尔喀亲王策棱败大策凌敦多布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统昭鸟达、哲里木兵2千,败小策凌敦多布于喀尔森齐老及额尔德尼昭。以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晋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之父。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立意率部东返祖邦。雍正年间(1723—1735),曾率属众东返,行至策木河,为哈萨克兵所阻,未果,被迫折回 ③(?—1752)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后裔,二等台吉衮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年(1711),尚郡主,封和硕额驸。五十四年(1715),赐乾清门行走。雍正四年(1726),晋一等台吉。七年(1729),封辅国公。九年(1731),随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授参赞大臣。十年,由喀尔森齐老袭击准部军,破敌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与将军塔尔岱追至推河,擒斩无数,以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元年(1736),命御前行走。七年(1742),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八年,晋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署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五年(1750),授盟长,署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 ④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初隶准噶尔部。因不堪噶尔丹凌虐,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和硕特部台吉噶勒丹多尔济(一作噶尔亶多尔济)内附,被置于阿拉善。次年,噶尔丹兵败乌兰布通后,从副都统阿南达相继设哨布隆吉尔及噶斯口备御。三十六年(1697),噶勒丹多尔济投附策妄阿拉布坦后,携属800余归旧牧。清廷以其诚,授为辅国公,令徙居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辉特旗祖。

猜你喜欢

  •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牧地东、北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西界察罕托辉,南界右翼前旗。汉朔方郡南境,唐宥州地,明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所据。后

  • 四坊头

    参见“坊头”(960页)。

  • 隆安大龙潭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壮族地区原始文化遗迹。位于广西隆安县城东南约17公里的大龙潭酒厂南面,西靠小石山,东临右江,南为一片畲地。1965年发现,1978年发掘。遗址为正方形,自西向东倾斜,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厚约6米的

  • 扎武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扎武、拉达、布庆3部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三。驻牧通天河南。东界川边邓科;南界川边同普县,西邻苏尔莽、拉休、迭达;北接加迭喀桑。原有百户3员,百长6员(一作12员),属民500

  • 始乎之戎

    古族名。又称始呼之戎。戎的一支。分布于晋南。商太丁七年,为周人所败。

  • 金城郡

    古地名。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析张掖郡的令居、枝阳,天水郡的金城、榆中,陇西郡的枹罕、允吾(?)六县置。郡治原在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镇压先零等羌起义后,统

  • 乌尔坦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东南36公里的乌尔坦村。海拔1400米左右。有墓150座,可分三片。乌尔坦村河谷以西约有50座,大型墓4座,南北排列,封堆高2—2.5米,直径30米左右。靠北端一座

  • 隘寮

    清代在台湾近山险处设置的“防番”机构。接近台湾内山耕民(包括汉人和称作“熟番”的高山族人村寨)常遭“生番”(居于内山的高山族人)外出滋扰,为保护生命、田园及牛只,相继建置关隘防范,往往设于山脚险要处,

  • 铜鞮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

  • 刘头眷

    即“刘眷”(8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