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于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722万(1990)。另外,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廿共和国有22.8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维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将其归入该语族西匈语支噶逻禄语组中的噶逻禄一花喇子模次语组。同在一个次语组的还有乌兹别克语、金帐汗国东部的语言和察合台语。现代维吾尔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元音音位;同语族多数语言属于独立音位的ə和i在这种语言中合并为一个音位;在一定条件下词的非重读音节中的a、ε会弱化为e、i,并由此出现了元音e;除有部位和谐外,唇状和谐主要表现在窄圆唇元音可以出现在窄圆唇元音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宽圆唇元音之后;在元音和元音的搭配上,元音e、i表现出中性的特点;有23个辅音音位;塞音和塞擦音分清浊对立的两套;词首j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dʤ相对应,固有词里复辅音可以少量出现在词尾,但一般不出现在词首;词重音一般不区别词义,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两类,部分形容词有级的变化,分原级和减弱级两种;动词有态、能动、否定、疑问、式、时和人称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助动词较丰富;缺少固有的连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修饰词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有较多的借词,主要来自阿拉伯语、伊朗语、汉语和俄语。维吾尔语可以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各方言之间差别不大,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中心方言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我国现行的维吾尔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60年代至80年代初同时使用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原苏联的维吾尔族1930年由阿拉伯字母转用拉丁字母,1946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耶卢碗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赍发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至正条格

    书名。元法令类编。顺帝朝平章政事阿吉剌监修。至元四年(1338)始纂,5年成书,六年颁行。包括制诏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3部分。系增删《至元新格》、《大元通制》诸书加以编次而成。参与

  • 耶枯扎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火把节。时间在夏历六月,节期3天,主要活动为祭祀鬼神、祖先,届时青年男女荡秋千,规矩是,男的只能单人荡,妇女可以单人或双人荡,边荡边唱,有时对唱,也可一人唱众人和。节日后停止秋千活

  • 杂泛差役

    元代汉地民户差发名目之一。又称杂役。指劳役和职役2种,劳役随时按需要征发,从事修筑、运输等;职役有乡之里正、都之主首、隅之隅正、坊之坊正等,负责催输差税、徭役,维持秩序。一般任期一年。元初,军、匠、站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书名。张大(字小云)辑。光绪十九年(1893)成书。25卷。分定浙志功、靖腆志威、平蕃志伐、迎銮志恩、分注志谟、科第志例、筹海志防、守营志烈、经制志政、驭禄志储、建牙志盛、祠宇志典、孝烈志节、撰述志目

  • 忙哥帖木儿

    ?—1282钦察汗国第五代汗。又译蒙哥铁木。蒙古孛儿只斤氏。钦察汗国创建者※拔都之孙,秃罕次子。至元三年(1266,一说二年)别儿哥汗死后,嗣位,获元朝大汗的正式册封。继别儿哥之后屡与伊儿汗阿八哈作战

  • 都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强。

  • 白兰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白狼。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中,其王唐菆与百余国600余人奉贡,称为臣仆,并献《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三首。永元十二年(100)复来归义,诏赐金印紫绶。居汶

  • 果尔敏商坚阿怜

    见“长白山”(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