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绛曲坚赞

绛曲坚赞

1302—1364

元末乌思藏地方统治者,帕木竹巴政权创建者。出身于朗氏家族。幼出家为僧,从师受戒,修习噶举教派教法,14岁,受帕木竹(元代文献作伯木古鲁)巴万户长遣往萨斯迦寺学法,深得座主达尼钦波宠信,命为侍从掌印。延祐四年(1317),参加曲弥法会,为帝师赏识,于至治元年(1321)被任命为帕木竹巴万户长。因遭萨斯迦本钦(长官)之妒忌,天历二年(1329),与相邻之雅桑万户长失和,征战失利,相与上诉于萨斯迦本钦,乃受本钦斥责,执归被囚。旋潜逃回驻地乃东,出兵攻占雅桑,遂抗拒本钦之命,拥兵称雄。至正八年(1348),征服蔡巴万户,翌年又征服止贡万户,尽取乌思(前藏)地方。十三年(1353),遣使至大都(今北京)进贡狮子皮等,并求封赠。十四年,尽得萨迦之地,并受元顺帝封为大司徒,赐金册印。于是在乌思藏地方建立帕木竹巴地方政权以取代萨斯迦地方政权之统治,自称大司徒绛曲坚赞。任职期间励精图治,减轻赋税,修整驿路,审定法规15条,颁令全区执行,并先后在各地设置13个(一说15个)宗(相当于县一级政权),任命各地宗本(县官),对以后之地方建置产生深远影响。政绩卓著,吏治井然,对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作出重要贡献,深为后世称颂。

猜你喜欢

  • 王涯

    ?—835唐朝宰相。字广津。先世为乌丸王氏。一说系太原名望汉王霸之后裔。左补阙、温州刺史王晃子。博学好古,工属文。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登宏辞科,任蓝田尉,进起居舍人。元和三年(808),取怒宰

  • 熟苗

    明清时期对居住苗疆近府县地区社会发展较先进的苗民的泛称。熟苗系与生苗相对而言。分布在湘西和黔东南等地,与生苗相比,熟苗输租服役,皆为朝廷编户,并与汉族交往密切,略通汉语。

  • 报匣

    清代传递机密公文的匣子。亦称折匣。长8寸8分,宽4寸4分,高1寸5分,配以特制铜锁。凡准予送奏折的督抚大臣等,皆赏给此匣,如赏发驻藏大臣匣子1个。官员升调,随身带走,接任官员未经赏给此匣者,可奏请赏给

  • 凤首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瓶口作花口式杯形,长颈呈竹节状,上塑出凤首,故名。器物高大,一般为广圆肩,圈足。有的上饰花纹。用于盛水或奶,是契丹游牧生活的反映。

  • 姜行本纪功碑

    唐代碑刻。碑立于新疆巴里坤县松树塘。清同治年间(1862—1874),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将此碑移于关帝庙建亭保护。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碑高1.8米,宽0.6米。碑文18行,满行47字,楷书。碑刻

  • 结绳记事

    文字末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用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等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

  • 吏礼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管理案、卷经书1人,小写4—5人。吏房掌办官员升降调补各事;礼房掌办驻藏大臣到任、接印、视事礼仪,祭祀封、开印信,及缮写各式礼则。宣统(1909—1911)年间,经驻藏大臣

  • 吐吉

    参见“始毕可汗”(1550页)。

  • 耶律苏

    ①(?—926)契丹开国初期皇室大臣。又作素、铎稳。字云独昆。为太祖※耶律阿保机异母弟。史载其性柔顺,对阿保机尤忠,深得宠信。太祖三年(909),为舍利(管军头目)。三月,奉阿保机之命与萧敌鲁南下,以

  • 兰陵郡王

    辽封爵。统和(983—1012)中,右监门卫上将军萧挞凛以征西夏功、东京留守萧排押以破高丽开京功、驸马都萧宁等先后受封;太平三年(1023),武信节度丁振,四年,北院枢密使萧朴,九年,驸马都尉萧匹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