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更山土巡检司

纳更山土巡检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旧属临安府。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明洪武(1368—1398)时,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壁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和泥首领龙咀,从纳楼分出,给予土司职衔,建立巡检,世领其所辟地区。主要居民为哈尼族。其地距府东南280里。在纳楼茶甸长官司东南,地跨红河南北两岸,南岸与溪处为邻。清顺治十六年(1659),土巡检龙天正归附,仍授世职。天正逝,无子,侄龙得云袭。康熙(1662—1722)初,得云长子龙腾霄袭,将小寨、多衣树、梭山、中寨分给六子。近百年来,内部纷争,由稿吾卡土司龙裕光堂兄龙觐光充任“代办”。后龙济光取代其职。1908年后,龙济光、龙裕光在广西总督岑毓英支持下去广西,稿吾卡土司由龙裕光子龙毓乾继任,同时兼任纳更司“代办”。1930年改土归流,建立保甲制度,改纳更为第十区,建区公所。1933年改为镇。

猜你喜欢

  • 兀良孩

    即“兀良哈”(108页)。

  • 楚王

    ①辽封爵。统和七年(989),司徒耶律隆运(韩德让)受封(一作封楚国王);十九年(1001),圣宗弟耶律隆祐自吴国王徙封(一作封楚国王);开泰六年(1017),随枢密使萧合卓侵高丽之王继忠自琅邪郡王晋

  • 北庭都护府

    官署名。唐六都护府之一。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分安西都护府置。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统辖天山以北诸游牧部落。为唐西域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听命于唐朝政府,接受统一领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努雅勒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达斡尔车

    见“勒勒车”(1986页)。

  • 道使

    即“处闾近支”(588页)。

  • 后唐太祖

    见“李克用”(1034页)。

  • 七姓民

    部分白族的他称。指居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白族。主要散居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赫章县,两县人口2千余人,与当地彝族、汉族杂居。有张、苏、李、赵、许、钱、杨7姓,故被当地汉族称为“七姓民”,彝语称“罗

  • 活路头

    苗族村寨领导农业劳动的头人。苗语称“巴故告亚罗”(黔东方言、译音)。举凡春耕播种,开镰收割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皆由其领头进行。生产程序多按传统习惯。一般由男性成员承担,可世袭。由群众在最早居住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