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一说“”为契丹字,“”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是契丹字“”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为正宗,“”为俗写体,或为别字。“”字最早见于《楚辞》。其音诸说纷纭,据《广韵》音“居黝反”,另说有纠(“”字的俗写体)、军(“军”字对音,失去鼻音)、又、主、主因、哈喇、出、查、札、敌等。《辽史·国语解》称:“糺,军名。”“遥辇糺,遥辇帐下军也。”《百官志》录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等;《部族志》有“边防糺户”之载;《金史·兵志》记:“东北路部族乣军曰迭刺部、曰唐古部,二部五乣。……西北、西南二路之乣军十(实为九),曰苏谟典乣、曰耶刺都乣、曰骨典乣、唐古乣、霞马乣、本典乣、萌骨乣、咩乣、胡都乣,凡九。”元代亦置,《黑鞑事略》:“其军……五十骑为一纠。”是称之义,诸家所说不一。一说,为对北方杂居各族人的泛称,各代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辽时专指北边被征服各族人(不包括汉人、渤海人);金代指汉人、渤海人、契丹人之外的北边各族人,包括蒙古草原各族人等;蒙古时指包括契丹、女真、汉人等在内的北方被征服各族人。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称糺军;一说,“”军是辽金以边地诸部组织的军队,除征战外,以游防镇戍为主:一说糺即“军”意,“五院糺”即“五院军”,因契丹保持部落生活习惯,各部族即是生产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兵民合一,故“”有时也指“部”,至金元时代,涵义有变化,糺军专指原辽朝统治下各部落人组成的军队。

猜你喜欢

  • 车师后国

    西域古国名。本属车师国。宣帝(前74一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后部即车师后国。后部王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元帝(前49一前33年在位

  • 削差

    藏语音译。意出入境过路税。旧时指过往行商向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在各边境税卡按商品数量缴纳定额实物或货币税。民主改革后,已为国家在西藏边境各口岸设立之海关所收关税取代。

  • 教场演武厅碑

    碑铭。《西藏图考》题此刻石为《巡边记》。清乾隆六十年(1795)由钦差驻藏大臣松筠、和宁撰文,刻碑,立于江孜教场。立碑缘起系鉴于廓尔喀军入侵时,汉、藏官兵不识敌军来攻路线中之曲多江巩、彭错岭两地为可战

  • 敬亲

    五代宋时甘州回鹘一种有关佛教信仰的习俗。流行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每逢佛事,必割杀羊只,或酒酣,以手指染羊血涂佛口;或捧佛足而呜,谓之敬亲。

  • 细君公主歌

    歌名。见“细君公主”(1555页)。

  • 太平真君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40一451年,凡12年。

  • 觉让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觉拉寺。在青海囊谦县。元代由巴绒噶举派僧人隆热帐巴坚赞建,初位于澜沧江南岸之则地方,后移北岸之觉让嘎,再迁今址觉拉。原有扎西寺、孔来寺等子寺。原有4个活佛系统,均由隆热帐巴坚赞所派生

  • 移剌羊哥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时,为节度副使。时蒙古军大举南下,中都(今北京)失陷,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山东、河北纷起抗金,金朝危机四伏。兴定元年(1217),河南亦爆发起义,四月,南阳五朵山千余人举

  • 祖鲁节

    新疆蒙古族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官民相率往库伦(喇嘛庙)设坛,诵求寿真经。具体做法是:先构一棚,将酥油灯密奠棚上。年龄大,多置灯;年龄小,少置灯。距离库伦路程远,无法亲自前往设坛者,自堆鄂博(敖

  • 合剌

    见“完颜亶”(1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