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移剌道

移剌道

①金大臣。本名按。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初在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移剌古手下掌军府簿书,右副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爱真才,召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大理丞、兼工部员外郎。大定二年(1162),任工部郎中。奉命招抚各地参加移剌窝斡起义军之奚族人众。发兵擒获稍合住、蒲察白撒等的子、妇等,移剌窝斡起义军将领白撒,闻家属被俘,遂降。改礼部郎中。领兵镇压移剌窝斡起义军,招降起义的奚族人。三年,奉使河南,劝课农桑,密访吏治得失。累迁御史中丞、同修国史。九年(1169),廉问山东、河南。改同知大兴尹事,迁刑部尚书。以庇护尚厩局使宗夔等私用官府粮草事,解职。不久,起为大理卿,兼签书枢密院事,迁西京(今大同)留守。 ②(?—1184)金大臣。本名赵三。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其先人为乙室部人,初徙咸平(治今辽宁开原县北老城镇)。为人宽厚,有大志。通女真、契丹、汉文。皇统(1141—1149)初,补刑部令史,历尚书省令史、大理司直、户部员外郎。正隆三年(1158),徙临潢、咸平路、毕沙河等3猛安,屯戍斡卢速。翌年,迁户部郎中。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诸道兵攻宋,为都督府长史,曾收留200余百姓免受战争之害。世宗大定二年(1162),复为户部郎中,与梁��安抚山东,招谕起义者。从尚书省右丞仆散忠义镇压契丹移剌窝斡起义军,参预幕府事。镇压起义后,尽遣散元帅府所分俘掳。还京,迁翰林直学士,兼修起居注。改同知中都路都转运事。奉命廉察河北、山东等路官员善恶,廉者升,治状不善者下迁。改大理卿。五年(1165),宋金议和,往山东阅实兵器,振赡戍兵妻子。迁同知大兴(今北京大兴县)尹、迁户部尚书,改西北路招讨使、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改南京(今开封市)留守,入拜平章政事。二十三年(1183),以弟罪,罢为咸平尹。卒,封莘国公。

猜你喜欢

  • 禾间

    清代台湾高山族平埔人所建贮藏谷物之小屋。多建于居室之外,小屋内竹木交加,叠空而起,离地数尺,禾谷贮于其上,以防蒸烫霉腐。

  • 关嘉·曲丹增嘉措

    1778—?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在曲藏寺附近。7岁从札巴坚赞出家,入塔尔寺讲经院学习。22岁,由阿柔格西授比丘戒。在拉卜楞寺的吉美拉吉处聆听《甘珠尔》大藏经的经教。在卫地郭芒扎仓,拜东纳夏仲·

  • 克食

    满语音译。“恩赐”的意思。涉及此词的清事记载,有的因词中有“食”字样,误解作食品,如说“赐克食几次”,实属叠用汉、满文的“赐赐”两字。若表达原语意,应作:蒙克食(恩赐)御膳若干品。

  • 忽都合

    蒙古斡亦剌部首领。又译忽都花、库都喀,或称忽都合别乞。善巫术,称别乞(族长、长老之意,部落首领、萨蛮巫师首领称号)。率部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南宋嘉泰元年(1201),与哈答斤、散只兀等11部

  • 郑珊

    1811—1897清代书画家。字雪湖、号野桥。安徽怀宁人。回族。幼家贫,仅就学私塾一年。年青时从事商贩,闲暇自学诗、画,积久有成。多画山水,亦写花卉,笔法苍厚、善用积墨,颇得名家龚贤遗风。晚年,名重江

  • 章肃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礼敦

    明代建州女真将领。女真族。爱新觉罗氏。※觉昌安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伯父。居虎栏哈达。屡随父征战,以勇猛善战著称,因号巴图鲁(勇士)。受父命率宁古塔诸贝勒,于赫图阿拉地区,扫平强族硕色纳、加虎2部,尽

  • 招力兔台吉

    见“著力兔歹成台吉”(1988页)。

  • 班禅额尔德尼

    又作“班臣额尔德尼”,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达赖、班禅)转世系统之一的称号,班系梵语,是“班智达”一词的简称,意为“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贝”。清顺治二年

  • 丁锡

    明代画家、诗人。字佑之,号西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丁鹤年后裔(一谓为元画家丁野夫之后)。自幼聪敏,喜绘画,尤精山水画。作品大都佚亡。工诗,今多不传,惟《钱塘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