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临

福临

1638—1661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1643—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崇德八年(1643)嗣位,时年6岁,由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乘明亡之乱入关,定都北京。于江南镇压反清斗争。二年,下圈地令、剃发令,激化了民族和阶级矛盾。三年颁发《大清律》,四年,由多尔衮独揽国政。五年,允满汉通婚。八年,多尔衮死,始亲政。首正多尔衮罪,继而坐其党羽罪,对骄横贪墨者立正典刑。同时,直接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限制和削弱旗主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在位期间,虽一袭多尔衮时所施大政方针,但亦多建置。九年,为提高君权,停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设宗人府,定京察例。十年,定服冠之制依满式。十一年,定秋审决犯例。十二年,设日讲官。十三年,定治赃例。十六年(1659),设置内阁学士,此外,规定圈地还原主、置各省巡按,遣大臣理刑狱等等皆为革除积弊之政。其建置、措施虽未有当,但政治规模初具,为尔后康熙盛世奠定了基础。为加强封建统治,提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打击一批贪赃枉法官吏。重用汉官,博览汉文经典。著力箝制思想,使文人学士潜心经史,严禁聚众议论时事。继续镇压山东榆园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抗清北伐军、李来亨抗清起义军等。晚年,发布“迁海令”,强令北自渤海湾南到广东惠州、连州一线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庙号清世祖。

猜你喜欢

  • 腰铃

    ①旧时萨满祭具。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较盛行。铁制或铜制,呈圆锥形。分大小两种,大者系于萨满宽幅腰带上,小者执萨满手中。每逢※夕祭用大腰铃,※背灯礼用小腰铃。祭时,腰铃随萨满动作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音

  • 那木罕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 拓跋思恭

    ? —895党项羌拓跋部首领。一说为拓跋乾晖裔孙。唐朝咸通(860—874)末据宥州(今陕西靖边)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三月,受唐诏集党项兵讨黄巢。四月封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事。屯兵

  • 姆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 莱夷

    古族名。先秦东夷之一。《尚书·禹贡》在海岱青州下有,“莱夷作牧,厥篚丝”。《史记·夏本纪》有类似记载,表明莱夷居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以畜牧、养蚕缫丝为业。妇女的尊贵地位还未完全丧失,

  • 奴儿干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二月,奴儿干女真首领把剌答哈与忽剌温兀者卫诸首领来朝,明廷在其所居之地置卫,以把剌答哈、阿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卫治在今黑龙江下游与恒滚河(今阿姆贡河

  • 石柳邓

    1737—1797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

  • 遫濮

    汉代匈奴部落名。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与匈奴各部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其夏,又为鹰击司马赵破奴所败,遫濮王被杀。

  • 陈王

    ①辽封爵。南院大王韩制心太平四年(1024)追封;宛平人张俭,太平中受诏辅兴宗,太平(1021—1031)末徙封;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字挞不衍)重熙八年(1039)进封;忠顺军节度使耶律谢家奴重熙十七

  • 恺安城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今新疆济木萨尔)三台塘东70里。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其旧城增筑,赐今名。城周3里,分设3门:东丽旭、西同风、南覃惠。光绪二十年(1894)扩修,改名“孚远城”。周767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