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石棺葬

石棺葬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省惠水县自称“蒙娄”的苗族中。行葬时,先挖出墓穴,用石板将四壁嵌好,穴底用竹席铺垫,置尸体于上,不放任何随葬品。上面石板盖严,再封土,封土外面有的还用石头垒成圆形围圈,不立石碑。行此俗之苗族间,可以通婚,不行此俗者则不能通婚。

猜你喜欢

  • 君子馆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辽圣宗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初,宋太宗大军北伐,与辽军战于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受挫;在朔州战中,名将杨业(杨继业)又被擒,北伐失利。是年底,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其母、皇太后萧

  • 钞本

    发行钞币的本金。历代有之,元沿之。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所印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000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1两。户部发给

  • 零陵香

    又有苓香草、黄零草、蕙草等不同名称。多年生草本,属紫苏科,有浓郁的香气。盛产于“瑶洞及静江、融州、象州”,静江旧属零陵郡,故称。可作香料和药用,很早就有汉商进入瑶山等地贩运,“金秀好苓香”远近闻名,一

  • 安西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元九年(1272),世祖第三子忙哥剌始受封。其子阿难答于至元十七年,孙月鲁帖木儿于至治三年(1323)先后袭封。

  • 鹘里尀

    又记作“鹘吕尀”。契丹语,意“偷时”。契丹族对“放偷”的称谓。旧俗,正月十三日,放国人做贼3日,偷盗不以为罪,如盗及10贯以上,方依法遣之。

  • 稷桑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与赤狄皋落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狄之渠帅”皋落氏居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晋献公在其宠妻骊姬的挑动下,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

  • 黑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以其衣裙多藏青色而得名。自称“模”、“毛”之清化音,部分地区自称“嘎脑”(苗语译音)。操苗语之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桂北、安顺地区及湖南靖县等地。详见“苗族”(133

  • 刘眷

    ?—385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通鉴》作刘头眷。随兄※刘库仁附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兄死,嗣位。引前秦并州刺史张蚝破白部大人絜佛。次年,破贺兰部于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继败柔然于意

  • 契丹语音译,意为“心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卫※弘义宫,契丹语音译为“算斡鲁朵”。

  • 姊妹箫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