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火筒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端截一大圆口,用时将铁筒口插入灶中,手握大圆口,一张一合使空气从皮囊通过铁筒入灶,助燃。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端截一大圆口,用时将铁筒口插入灶中,手握大圆口,一张一合使空气从皮囊通过铁筒入灶,助燃。
古族名。元明时对柯尔克孜族先民之称呼。又译乞儿吉思、乞咬契、怯里吉思、纥里迄思等,蒙古语复数形式为乞儿吉速惕。汉称坚昆,魏晋称结骨,唐称黠戛斯,辽称辖戛斯,宋称黠戛司。居地在谦谦州以北的叶尼塞河流域,
契丹习俗。详见“拜奥礼”(1664页)。
见“慕容宝”(2437页)。
即“乌纥”(328页)。
1279—1320元朝大臣。唐兀人。少孤,初事仁宗於藩邸,甚为倚重。大德十一年(1307),从迁至怀孟。同年,成宗逝,仁宗闻朝廷有变,将北返,令其与李孟先抵京师与丞相哈刺哈孙定议谋迎海山。武宗即位,以
元末明初诗人、书法家。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家居钱塘(今杭州市)。年轻时,与弟伯俭、伯让相友爱,日以考经论史为事,潜心性理之学。诗作,学韦应物、柳永。工书法,取法王羲之、王献之。
辽、金地名。即今黑龙江省肇源西茂兴古城。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路。以辽、金之间的※“出河店之役”而名于史。天会八会(1130),金太宗完颜晟以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此大胜辽兵,肇基王业,故改此地为肇州。参见“
1243—1286元朝皇太子。又译精吉木、珍戡。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和※察必皇后次子。少从师汉儒姚枢、窦默,习《孝经》。中统三年(1262),封燕王,守中书令,次年,兼判枢密院事,亲至中书省署
? —371高句骊国第十六世王。亦名钊。美川王※乙弗子。晋咸和六年(331),父死,以太子继位。值鲜卑慕容氏鼎盛,双方抗争益烈。即位第四年,增筑平壤城,有意将中心南移。咸康五年(339),以前燕慕容皝
见“好儿趁”(9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