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狄

白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亦作白翟。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白狄居西,崇尚白色,穿白色衣饰得名。春秋初居牧于陕北高原(今延安、延长一带),隔黄河,河东居赤狄。部分进入晋西北的汾水以西地区。与华夏诸侯秦、晋为邻。初受赤狄役使,随赤狄建北狄国家,向东扩展,不断与华夏邻国发生冲突。与晋国关系较密切,晋献公娶白狄狐突女生重耳(文公)和夷吾(惠公)。狐突及二子狐毛、狐偃(子犯)均为晋国大夫。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翌年,重耳随舅父狐毛、狐偃逃入白狄避难12年。狐氏为振兴晋国,成就晋文公的霸业多有建树。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翌年,遭到晋国攻击,酋帅白狄子被俘。随之,北狄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长狄首先脱离赤狄,白狄也于周定王六年(前601)脱离赤狄投附晋国。长狄、赤狄先后被华夏诸侯击灭后,白狄成为秦晋争霸中的中间势力。周简王七年(前579),受秦国之挑唆进攻晋国,战于交刚(今山西隰县境),兵败。后又联合晋国攻秦,或保持中立。因受秦国驱逐,又受晋悼公“和戎”政策的影响,被迫出让土地向东迁徙,进入今山西盂县、昔阳和河北石家庄、晋县地区。其部包括鲜虞、肥、鼓、仇由等支。周景王时(前544—前520年在位)肥、鼓为晋所灭,鲜虞势力强盛,屡败晋师,并于春秋末建中山国,雄居于诸侯之中。

猜你喜欢

  • 韩雍

    1422—1478明朝将领。字永熙。长洲(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回族。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翦除贪官污吏。参与镇压处州(今属浙江丽水县)叶宗留及邓茂七起义。景泰二年(1451)擢广

  • 烧何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湟水以北。东汉初,因※卢水胡从祁连山北南下,造成威胁,首领比铜钳率众依附临羌县(青海湟中西)。后种人有犯法者,临羌长收系比铜钳,并杀其种人六七百,东汉政府闻知,送医药安抚。章和元年(

  • 龙沙纪略

    书名。清方式济(字屋源)撰。1卷。康熙年间成书。康熙五十年(1711),其父澄峰受文字狱株连,谪居齐齐哈尔,因省亲随侍,久居谪所,以亲身经历考订文献撰是书。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

  • 乌鲁木齐政略

    书名。作者失名。不分卷。全书约两万余字。其有关巴里坤、奇台、昌吉、玛纳斯等地的建置沿革、官制、营制、疆界、屯田、厂房、军台、墩塘、驿站之记载颇详。记事止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有抄本传世。

  • 狍皮大哈

    即“大哈”、 “卡日其卡”(546页)。

  • 张俭成

    即“张建成”(1180页)。

  • 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

    即“蒙古源流”(2337页)。

  • 元顺帝

    见“妥懽贴睦尔”(1102页)。

  • 怛烈

    室韦人。唐代室韦17大首领之一。咸通年间(860—874),遣使至唐京师(今陕西西安市)朝献。

  • 崔忻《井阑题名》石刻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