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畏兀儿地

畏兀儿地

古代维吾尔族分布地区。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封地内。畏兀儿即唐代回纥(回鹘),今维吾尔族。畏兀儿地指元初高昌回鹘国主亦都护统治的地区。《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传》:回鹘西迁至火州(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统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之地,北至阿术河(吉木萨尔西阿察河),南接酒泉(今甘肃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今新疆哈密东乌诺格什湖),西临西蕃(指新疆天山南路少数民族地区)。《蒙兀儿史记·西北三宗藩地通释》认为:畏兀儿地“兼有今新疆迪化府(治乌鲁木齐)及镇西(巴里坤)、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吐鲁番、哈密四厅之地”。

猜你喜欢

  • 姆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 勃令驿

    唐吐蕃著名古都。又称匹播城、疋播城或跋布川。即今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地处雅隆河谷。吐蕃先祖悉补野王室之发祥地。勃令与疋播均为“phying ba”之音转。吐蕃雅隆部落在赞普囊日松赞前以此为基地,发展势力

  • 安德州

    唐宋时期邕州所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安德乡。皇祐二年(1050),侬峒首领侬智高在此建立“南天国”。宋、元因之,属来安路。清属归顺直隶厅。

  • 禁约青海十二事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 虎嵩山

    1880—1956宁夏伊赫瓦尼教派著名阿訇。名镇林,字以行。宁夏同心人,回族。自幼从父学习“虎夫耶”教派教理,精通阿文、波斯文,兼长汉文。18岁起,改遵伊合瓦尼教派,1902年起,在同心传教,宣绎伊合

  • 耶迷只

    见“也喜部”(141页)。

  • 打新衣

    亦称“打衣角”。门巴族祈求避灾的民间习俗。流行于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穿上新衣的当天,要背一竹筒清水将衣服的一角打湿。意在免除今后家里发生火灾。

  • 寿王

    ①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初,殿前马步军都指挥使完颜爽(本名阿邻)、太祖次子宗望子完颜京(本名忽鲁)受封。大定五年(1165),完颜京谋反,除名。二十九年(1189),章宗弟完颜从宪(本名吾里不)受

  • 把秃猛可

    见“达延汗”(726页)。

  • 福州

    渤海王国置。为怀远府所辖9州之一。辽上京道有福州,治所故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过去研究者或说是其移置,或说与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