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甲氏

甲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初分布于今山西沁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与潞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结盟,奉潞氏为盟主,随潞氏向东扩展,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周定王十三年(前594),遭到晋景公的攻击,曲梁失陷,潞氏被灭,赤狄衰落。十四年,为晋所灭,领土并入晋,部众被献与周王。

猜你喜欢

  • 白马氐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

  • 丹噶尔

    地名。一称东科尔。位于今青海湟源县。雍正五至六年(1727—1728)置。为青海蒙古、西宁四十族与内地商民市易场所。初设参将1员、千把总3员,隶西宁县管辖。乾隆五十七年(1792),被定为丹噶尔厅所在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 汉烈宗

    见“刘聪”(860页)。

  • 乌古论德升

    ?—1218金朝大臣。本名六斤。女真族。乌古论氏。益都路(治今山东益都)猛安人。章宗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历任吏部主事、绛阳军节度副使、太常博士、东平治中。卫绍王大安元年(120

  • 姑臧

    古县名。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匈奴休屠王故地,建武威郡,姑臧为其十属县之一,治今甘肃武威县。东汉为武威郡治所。晋代为凉州治所。十六国时期,前凉建都于此。晋太元十一年(38

  • 行国

    中国古代文献对游牧民族的泛称。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意谓以游牧畜牧业为基础的国家。如“乌孙,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自是以后,遂为历代学者沿用。如《汉书·西域传》:“大月氏本行国也

  • 大通

    县名。在青海西宁市北部,湟水上源北川河流域。秦汉之际为匈奴右地。汉武帝时属临羌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左右,设长宁县,属西平郡管辖。十六国至隋初为吐谷浑地。唐为吐蕃所据,后归唐,由张议潮统辖。北宋

  • 哈思户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

    官名。满语音译。“哈思户”意为“左方”,“额尔机”意为“边、侧”,“哈分布勒”意为“使通达”,“哈番”意为“官员”。清代通政使司机构中所设的左通政使。满缺,设一员。下设“左参议(官)”,满语“哈思户额

  • 吃姊妹饭

    苗族民间节日。又称姊妹节。源于母系社会氏族外婚制。后相沿成俗,演变成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和第二年三月间举行,各地有所不同。以寨为单位,备酒宴邀请外村寨青年及亲友。宴席上备有五颜六色的糯米饭。进行男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