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瓯脱王

瓯脱王

汉代匈奴诸王之一。因统率匈奴驻于※瓯脱(匈奴语,意为“边界”)的边防军队,故称。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匈奴入扰汉边,为汉兵所败,其瓯脱王(名佚)被俘。匈奴壶衍鞮单于恐其向导汉军击匈奴,远走西北,不敢南逐水草,仅遣人屯瓯脱。

猜你喜欢

  • 施秉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元朝时,置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长官司、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以偏桥中寨故地置偏桥长官司,以施秉前江故地置施秉蛮夷长官司,

  • 额色尹

    ?—1790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号额尔克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玛木特玉素普次子喀喇玛特和卓孙,※布拉呢敦、※霍集占从叔父。早年被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

  •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

  • 火峒

    壮族古地名。又称火洞。北宋时,属邕州左江道。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化峒。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

  • 格乌

    藏语音译。意为“护身佛盒”。藏族传统饰物。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一般为银、铜制,亦有金制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圭、方、圆或壶形,贵重者镶以珠宝,盒的两端有钩,以带系挂于颈部,垂於

  • 归化城土默特

    蒙古部名。也称西土默特。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右翼,由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执掌。其子明顺义王俺答汗兴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领土默特部。天聪六年(1632),后金征察哈尔至归化城,俺答汗后裔

  • 西藏设站定界事宜

    清代关于西藏地方添兵、划界及官员职责的规定。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都将军鄂辉收复廓尔喀所侵藏地后,奏准设站定界,主要内容为:前后藏分驻绿营官兵,由都司、外委管领,设立塘汛12处,边界等处添设藏兵

  • 清朝通典

    又名《皇朝通典》。书名。清官修。100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6—1787)间成书。体例与《续通典》同,分为九典。记载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

  • 乌舍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亦称乌舍城。辽天赞五年(926)元月,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国亡。辽统治下之渤海遗民多次举兵反辽,建立地方政权,乌舍国为其一。《辽史》中不见其名,故有人说其是宋朝人对辽代※兀惹(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