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玛木特衣

玛木特衣

彝语音译。汉译《训世诗》。四川凉山彝族古伦理道德文献。作者不详。有冯元蔚、曲比石美等汉文译本(1978年版)。成书较《勒俄特衣》晚,有一些清代内容。它通过一个男主人公生平的简略叙述,宣扬奴隶制度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父子、夫妻间相互关系的箴言、祸福因果报应等观点。主要分7个部分:(1)一轮13岁。从小就要懂得“人往高处走,兔往高处跳”。要有自尊自豪感。(2)两轮25岁。“热爱父母无止境”,要勤俭致富,遵守社会公德。(3)三轮37岁。要晓得人会有运气。(4)四轮49岁。人要依靠天,敬仰舅舅。(5)五轮61岁。到此岁后,各种知识都要有。“土司凶恶百姓逃,扫帚太硬粮食跳”。(6)六轮73岁。要给儿孙立规矩,宣扬“黑彝忠于土司,白彝忠于黑彝。妻子不要咒丈夫,奴隶且莫咒主子”。(7)七轮84岁。人至高龄,任何事都不能管了,生活亦不能自理。最后说:“善来要善报,恶来要恶报。善来不善报,无人做好事,恶事将会不断来”。该书对奴隶主阶级巩固奴隶制度,进行思想统治,都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西壁智海

    西夏高僧。党项人。被封为真义国师。在榆林窟(今属甘肃省安西县)西夏晚期洞窟29窟西壁绘有供养像,其像后有沙州、瓜州监军司官员供养像。

  • 后藏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与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以两者之间的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班禅大师居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实辖后

  • 始波罗

    突厥汗国官号。亦称英贺弗、莫贺弗、莫弗、沙波罗、沙钵略、乙失钵等。意谓“勇健者”。多见于初期突厥可汗名称中。乌洛侯、室韦、契丹、奚等族皆用此号。《魏书·乌洛侯传》:“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

  • 群科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南左翼末旗”(1453页)。

  • 叶什勒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又名伊西洱库尔淖尔。《西北边界图译汉考证》作伊西洱库尔。又作雅什里库里。“库尔”、“库里”与“淖尔”皆“湖”之意。即今帕米尔高原上的雅什库里(原中苏待议地区)。

  • 延寿寺

    见“席力图召”(1922页)。

  • 兀的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兀的河千户所、乌登所。清代乌登河在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南160里,出乌塔里山入讷谟尔河。今有人考定在靠近鄂霍次克海的乌达河流域。

  • 松林地土千户

    清代四川西番(今普米族)土官名。康熙四十九年(1710),当地首领王德洽归附,授土千户职,颁给印信一颗,号纸一张,后隶越嶲厅(治今四川越西县)宁越营。住牧四川石棉县松林地。嘉庆至道光间(1796—18

  • 同治帝

    即载淳(1844页)。

  • 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1299—1327元代乌思藏高僧、仁宗、英宗、泰定帝三朝帝师。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为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之侄孙,萨迦寺座主达尼钦波·桑波贝之子。元至大二年(1309),被元武宗迎至大都(今北京)。延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