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犁汙王

犁汙王

匈奴王号。又作犁汗王。已知汉代匈奴有4人享有此封号。(1)犁汗王。名佚。壶衍鞮单于(前85—前68年在位)时,率部驻牧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一带。西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受单于命窥汉边,以酒泉、张掖兵薄弱,与右贤王率兵4千,分3队扰张掖属县日勒(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屋兰(今山丹县西北)、番和(今甘肃永昌县境),为张掖太守及属国都尉所败,被属国千人长义渠王部下所杀,部从尽没。自是匈奴不敢犯张掖。(2)上述义渠王以功赐黄金200斤、马200匹,改封为犁汙王。(3)左犁汙王。名咸。呼韩邪单于子。驻牧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部一带。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被王莽使者诱入塞,胁拜为孝单于,后逃归匈奴。五年,袭位,为乌累若鞮单于,纳王昭君女卜须居次、婿须卜当谏,与汉和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卒。(4)南犁汙王。名佚。驻牧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及准格尔盆地以东一带。始建国二年,西域戊己校尉属官陈良等谋反,杀校尉刀护,在其应援下,胁略校尉属下吏士2千余人入匈奴。

猜你喜欢

  • 南蛮志

    见“蛮书”(2272页)。

  • 乌武僚

    唐代南平诸僚之一。分布在今四川重庆东南,南川一带。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渠帅宁氏,后移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境内。俗同※南平僚。今壮族与之有渊源关系。

  • 秃怀

    见“耶律秃花”(1313页)。

  • 萨尔巴噶什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拉巴噶什、萨拉巴哈什、布库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有众千余户。首领齐里克齐(又作奇哩克齐)当年遣子鄂霍拉克进京朝觐,获三品顶戴。驻牧伊犁西南鄂尔果珠

  • 金安使

    元代藏族对钦差之称谓。元制,钦差大臣奉朝廷之命前往边塞办事,例须佩带牌符为凭证,已知有二种,一为钝角银质长牌,正、反面镶嵌八思巴蒙古文金字:“上天眷命,以神圣皇帝名义,若不从命则治罪至死”。一为虎头铁

  • 左江崖壁画

    壮族古崖壁画。亦名“花山崖壁画”。分布于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凭祥、龙州、大新、天等、崇左、扶绥等县市。已发现有84个地点、183个画处、287个画组,以宁明花山崖壁画的规模最大,发现最早。壁画以人像为

  • 威乎

    即“��”(2524页)。

  • 韩轨

    ?—554或555东魏、北齐官员。字百年。太安狄那人。一说为匈奴破六韩氏(孝文帝时改为韩氏)。北魏永安(528—530)年间,高欢镇晋州,被引为镇城都督。普泰元年(531),随欢起兵信都。次年,从破尔

  • 掌寨

    亦称“掌爷”。嘉庆年间(1796—1820)清朝地方政府在云南省双江县拉祜族地区所设基层头人。管辖若干村寨。由当地群众推举有办事能力、威信高的人充当,报官府立案。其职责是管理所辖区内钱粮摊派及民政事务

  •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