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文篆字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备考》载,乾隆十一年(1746),在盛京“凤凰楼中层设金龙柜十五顶,尊藏宝十颗”,有满汉篆文《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敕命之宝》;满篆文《皇帝之宝》、《奉天之宝》、《天子之宝》等。时满文篆体字使用范围有限,除上述各印宝外,只有顺治十年(1653)以前给朝鲜国王的印“篆有清文”,但没篆汉文。同年,礼部奉旨改铸“清汉字”篆赐给。乾隆初,高宗弘历命儒臣编《交泰殿宝谱》于十一年书成,经“广搜载籍,援据古法”,共制篆书32类:有玉箸篆、柳叶篆、雕虫篆、穗书篆、蝌蚪篆、龙爪篆、愤书篆、麟书篆、龟书篆、奇字篆、转宿篆、殳篆、金错篆、大篆、龙书篆、剪刀篆、芝英篆、缨络篆、垂露篆、小篆、悬针篆、鹄头篆、鸟书篆、钟鼎篆、垂云篆、鸟迹书、刻符书、飞白书、倒薤篆、方大篆、碧落书、鸾凤篆。十三年,命协办大学士傅恒等将《盛京赋》中的“清汉正文,缮写各家篆体”,并按既定篆法,“施之宝印,以昭划一”。除皇太极“青玉皇帝之宝”等4宝,因原是“清字篆文”,由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改镌外,以下早年篆以满文的21宝“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文武各官皆用篆印,只是质地、大小有别。乾隆中叶以后外任将军、大臣、八旗诸佐领及琉球、安南等国,皆赐以满文篆印。

猜你喜欢

  • 卡伦

    清代所设的兵防哨所。①边地卡伦,置于东北、蒙古、新疆等要隘处所,设官兵守望,以时传报要情。平日,登城了望;紧急时或阴晦天,令分遣远哨。其官兵,各隶相关地区的将军、大臣,由其派员加以巡查。乾隆(1736

  • 仲父族帐常衮司

    见“仲父房”(799页)。

  • 苏尔仲

    见“苏尔慎”(1004页)。

  • 出河店之役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的战役之一。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宁江州战役辽军兵败后,于十一月,辽都统萧糺里(一作萧敌里、萧嗣先)、副都统萧挞不也(野)将步骑10万会于鸭子河(今东流松花江西段)北

  • 帖哥

    见“铁哥”(1876页)。

  • 巴颜诺尔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 姊妹箫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

  • 孛鲁欢

    ①(?—1264) 蒙古国大臣。又译不鲁欢、孛鲁海、孛鲁合。克烈部人。开国功臣昔剌斡忽勒之子。自幼事成吉思汗子拖雷,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吏)。太宗八年(1236),分封勋贵,以深州之束鹿为食邑。后事拖

  • 库提

    南北朝时期柔然君主。郁久闾氏。※豆仑可汗孙,※登注俟利长子。北齐天保三年(552),柔然可汗阿那瓌被突厥攻破自杀,部落四散。与父随阿那瓌太子庵罗辰拥众投奔北齐。余众立其弟铁伐为主。次年,与父登注俟利同

  • 三区革命

    新疆北部诸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和民族民主革命。为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剥削所致。1944年3月,国民党政府向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维吾尔、哈萨克等族牧民强征军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