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文篆字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备考》载,乾隆十一年(1746),在盛京“凤凰楼中层设金龙柜十五顶,尊藏宝十颗”,有满汉篆文《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敕命之宝》;满篆文《皇帝之宝》、《奉天之宝》、《天子之宝》等。时满文篆体字使用范围有限,除上述各印宝外,只有顺治十年(1653)以前给朝鲜国王的印“篆有清文”,但没篆汉文。同年,礼部奉旨改铸“清汉字”篆赐给。乾隆初,高宗弘历命儒臣编《交泰殿宝谱》于十一年书成,经“广搜载籍,援据古法”,共制篆书32类:有玉箸篆、柳叶篆、雕虫篆、穗书篆、蝌蚪篆、龙爪篆、愤书篆、麟书篆、龟书篆、奇字篆、转宿篆、殳篆、金错篆、大篆、龙书篆、剪刀篆、芝英篆、缨络篆、垂露篆、小篆、悬针篆、鹄头篆、鸟书篆、钟鼎篆、垂云篆、鸟迹书、刻符书、飞白书、倒薤篆、方大篆、碧落书、鸾凤篆。十三年,命协办大学士傅恒等将《盛京赋》中的“清汉正文,缮写各家篆体”,并按既定篆法,“施之宝印,以昭划一”。除皇太极“青玉皇帝之宝”等4宝,因原是“清字篆文”,由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改镌外,以下早年篆以满文的21宝“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文武各官皆用篆印,只是质地、大小有别。乾隆中叶以后外任将军、大臣、八旗诸佐领及琉球、安南等国,皆赐以满文篆印。

猜你喜欢

  • 武拜

    1595—1665清初将领。又作吴拜。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武理堪长子。父死,袭管佐领事。年16随军略明抚顺,后以勇授侍卫。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征叶赫,负重伤力战不退。六年,破明军于南寿

  • 尼满卫

    见“亦蛮卫”(872页)。

  • 独逻

    617或618—674唐代南诏第一世王。又作细诺罗、细奴逻、习农乐。乌蛮,姓蒙氏。庞迦独之子。居蒙舍州(在蒙舍川,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本为部落渠帅,

  • 打陇宗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藏语意为“虎乡堡”。18世纪初建置。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鲍罗里河支流绒朗河(一作“登卡河”)谷。※《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15—16世纪之交臧玛王子的后裔松巴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哈拉河源。东至恰克图山梁,西接本部右翼左后旗及中右末旗,南至乌里雅呼岭,北抵诺木图布拉克山梁。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四十五年(1706),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鲁长子巴海助

  • 龚顾珥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初任骁骑校。康熙十三年(1674),随定西大将军董额征吴三桂。由陕西进兵,败敌总兵高定、蔡元德、石存礼等,有敌自山而下直逼营濠,继率本甲喇兵随董额连败敌逼营之军,又败总兵王继正

  • 建安州都督府

    见“建安城”①(1543页)。

  • 古族名、侯国名。据《史记·张仪传》《索隐》称:苴,音巴。即巴,或巴人的一支。《华阳国志》云: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在今四川昭化一带)。秦惠王(前399—前387)时,苴与蜀为仇

  • 李彦升

    唐代学者。祖籍大食国(指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人。唐时,随父经商留居中国,可能定居岭南(今广州)。研习汉族文化,有文才。获曾任岭南节度使之大梁连帅范阳公卢钧之赏识,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被举荐上京,由

  • 金丹道起义

    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昭乌达盟以金丹道为首的人民起义。金丹道为内蒙古敖汉旗民间秘密组织,以炼制金丹,期求“长生不老”为教旨,坛场秘密设于杨家湾,敖汉旗贝子的佃农杨悦春为首领。杨悦春获悉敖汉旗贝子调遣1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