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滇东北老苗文

滇东北老苗文

苗族以前没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与苗族人士杨雅各、汉族人士李斯提反等为居住在云南省昭通、彝良、大关、永善、巧家、武定、禄丰、禄劝、楚雄、曲靖、宣威,贵州省威宁、赫章等县市说滇东北次方言的苗族设计了一种拼音文字,曾出版过《新约全书》和一些赞美诗,供传教用,有人称之为“柏格理苗文”。这种文字每个字由一个字母和一个小字母组成,大字母为主体,表示声母,小字母表示韵母,写在文字主体的上方或右上角、右侧、右下角,以小字母所在位置的上、下、高、低表示不同的声调和声母的清浊而区分词义,如运用T (大字母)和—(小字母)拼出“”、“T-”、“T-”、“T-”4个字,读作ta55、ta33、dha35、da31,译为“拉”、“”、“来”、“死”。这4个字,声母韵母大致相同,前两个字为1调、5调字,是清声母,后两个字为2调、6调字,是浊声母,所不同的只是声调。掌握使用这种文字的多半是信教的苗族,这种文字至今仍在这一地区使用。

猜你喜欢

  • 怀州

    辽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为乌苏伊肯河谷与床金河谷交汇处,北望赛汗山,东南可直达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西北沿敖尔盖河谷上溯庆州(今巴林右旗白塔子),是联系北部草原的重要通道。唐时置

  • 白尼

    白族的自称,参见“白族”(596页)。

  • 哈滚

    布朗语、傣语音译。意为“血亲集团”,即家族或家族公社。由一男性祖先繁衍的数代子孙及其妻子所组成。解放前不同程度地保存在布朗、傣族社会。家族有家族长,由长辈担任。一些家族有家族田,在家族中分配使用,为同

  • 立春仪

    契丹节日仪俗。立春之日。皇帝出就内殿,拜先帝御容,臣僚于殿前石阶合班,拜。帝进御容酒,戴幡胜,并赐群臣。随之与土牛前上香,三奠酒,教坊动乐,侍仪使跪进彩杖。帝鞭土牛,臣僚跪左膝,受彩杖。司辰报春至,鞭

  • 刀绍文

    1714—1777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金宝之弟。雍正七年(1729),兄卒,诸子不才,清廷委其为宣慰使。乾隆三十年(1765),以孟艮土司兄弟不和,

  • 仙州

    渤海王国置。为扶余府所辖二州之一,领强师(帅)、新安、渔谷3县(旧有说辽通州之扶余县等皆为其所属)。州治故址今有人说即今辽宁西丰县南城子山古城。辽灭渤海后州废,所领强师县民,大部被辽太祖迁至今内蒙古巴

  • 海孜那奇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作在则奇。新疆和田人。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秘密逃回和田,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发动“圣战”,推举宗

  • 达如玉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海晏县境内,青海湖东北岸,东至木里沟咀,西至哈尔盖,北至麻皮寺。境内有白佛寺(亦名永宁寺),麻皮寺、新寺三座格鲁派寺院。旧志作达乌默藏,为“环海八族”之一。原居海南贵南县茫拉地

  • 还山遗稿

    书名。金末元初杨奂(1186—1255)撰。2卷,附录1卷。奂,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焕然,号紫阳先生。金末应试未中,元太宗九年(1237)应试东平,赋论第一。耶律楚材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

  • 楚本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据《德乌佛教史》载,其职能是负责牧业中的旄牛、犏牛、马匹、绵羊及军帐营幕事宜。相当于牧监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