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马宣抚司

沙马宣抚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其先人为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土著。所部宋代称“沙马部”,或作“沙麻部”、“沙骂部”。元、明以来,迭为雄长,清初首领绝嗣,由贵州水西彝族安邦彦后裔入赘继承,又称沙马安家。康熙四十九年(1710),首领安韦威归附,题准授予安抚司安抚使。颁给印信、号纸,衙门设于古尼拉达之期木(欠磨)。嘉庆(1796—1820)时安定国承袭。管有那多、厄乌、咱烈山、撒凹沟、结觉五土目。彝民15330户。每3年贡马13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咸丰后不再继续奉诏承袭入贡,但仍掌握官印,自行传袭宣抚司。至解放时土司为安登俊。辖地有金阳县及昭觉县东部、美姑县南部。因不断受黑彝攻击,势力范围逐步缩小。

猜你喜欢

  • 呢玛善

    ?—182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呢玛奇氏,其先世居苏完。达三泰子。初由闲散随征湖北,镇压白莲教起义。嘉庆二年(1797),授蓝翎侍卫。次年,歼灭黄号首领齐王氏、姚之富等,擢三等侍卫。五年底,以二

  • 河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河西地区(指今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的鲜卑诸部。其称约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后凉吕光曾遣使封秃发乌孤为“河西鲜卑大都统”。除最主要、最强大的秃发部鲜卑外,有史可稽者尚有※乙弗、

  • 第德达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达喇嘛的辅佐亦称副达喇嘛。凡达喇嘛德重年高,不胜烦剧,诸弟子又不允其退职时,通常设此副职以协助之。掌管寺庙教务、财政等事。配有随从格隆2人、班第4人,任职期间月银9两5钱

  • 纳合椿年

    ?—1157金大臣。本名乌野。女真族。纳合氏。幼入西京(今大同)学馆,习女真字。后选送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师事教授耶鲁。业成,补尚书省令史,累官殿中侍御史,改监察御史。海陵为相,荐为右司员外郎

  • 额尔德尼·托卜赤

    即“蒙古源流”(2337页)。

  • 高昌偰氏家传

    传记名。元欧阳玄(1273—1358)撰。玄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人,延祐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参与修辽、金、宋史,为总裁官。记述偰氏的族属、兴起及元代的政绩。偰氏以居和林城(今蒙古哈尔和林)北之偰

  • 文殊奴

    见“耶律隆绪”(1320页)。

  • 玉兹

    哈萨克地域区划。一说有“正面”、“侧面”之意。15世纪末—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各部落,逐步形成三个区域性部落,称“三玉兹”或“三玉斯”:乌拉玉兹(大玉兹)、鄂尔图玉兹(中玉兹)、奇齐克玉兹(小玉兹)

  • 駞满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陀满。来源于部名。居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等地。

  • 浇河

    郡名。古西羌所居。东晋时,后凉吕光置浇河郡。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入吐谷浑境。北周建德五年(576),移治黄河南浇河故城,改为廓州。隋大业初,复为浇河郡,寻亦废。故治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