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王庙遗址

汉王庙遗址

“汉王”系傣族人民对明清之际农民起义领袖李定国的尊称。定国(1621—1662)字宁宇,陕西人。10岁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在大西军中有“骁将”之称。南明永历元年(1647),与孙可望等率部进入云南,确立抗清方针,奉明桂王朱由榔为帝,辗转战斗于滇西各地。其军队由汉、彝、傣、佤等多民族组成,军纪严明,平等待人,深受各族群众支持爱戴。康熙元年(1662)病逝于西双版纳勐腊。人民为表怀念,在勐腊建立庙宇,称“汉王庙”。原屋顶为铜板瓦,建筑高雅别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一百多年前曾由当地头人怕竜本集资重建,屋顶改用平瓦,以后土司亦屡派工修葺,后改为草顶,现只剩残垣石础,当地人民每年春节、清明节均祭祀。

猜你喜欢

  • 元登

    参见“四部医典奥词解说”(557页)。

  • 答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塔剌赤”、“塔剌斥”、“塔儿赤”等。意为“掌酒者”。《元史·兵志》:“掌酒者,曰答剌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据《元史·舆服志》,在殿上执事中有答剌赤20人。另于

  • 杜尔麻占

    ?—1664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纳明安氏。世居库鲁末博尔地方。初从征大同,至宣府城,遇敌千人,以奋勇击敌,赐“巴图鲁”名号。崇德六年(1641),从征明,围锦州,屡败松山、杏山、塔山兵。以功授三

  • 北魏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也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拓跋氏所建。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东晋太元元年(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十一年(

  • 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书名。乾隆二十九年(1764)允秘等奉敕撰。6卷。表1卷,详列封爵世系。传5卷,第1、2卷为亲王,第3卷为郡王,第4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5卷为获罪诸王及贝勒。记载有勋劳者31人,又附传2

  • 兀者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窝集左卫。永乐二年(1404)二月,兀者卫首领脱脱哈等53人来朝。明廷析兀者卫地置左卫,以脱脱哈为指挥同知。地在兀者卫东部,约今汤旺河中、上游流域,一说在呼兰河流域。

  • 木嵚

    1429—1485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惟高,号峻乔。纳西族名阿地阿习。※木森(阿土阿地)长子。正统七年(1442)袭父土知府职。天顺四年(1460),遣人赴京进贡。五年授太中大夫,世袭土官知府

  • 黑龙江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呼伦贝尔卫拉特人专称。伊克明安台吉巴桑、阿卜达什族裔。初居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二十年相继附清,附辉特部,驻牧塔米尔(一作塔密尔)。二十二年(1757),因拒不附阿睦尔撒

  • 乌古论三合

    金大臣。曷懒路爱也窟河人,后徙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女真族。乌古论氏。以勇略被完颜宗辅选充扎也(侍从)。后从完颜宗弼(兀术)征战,补曲院都监。皇统元年(1141),领汉军千户、历迁同知郑州防御使事、太

  • 蒙古包衣大

    满语音译,即“幄长”。清代内务府武备院设,原称圆毡房长或圆顶帐房头目,七品衔。掌理圆顶帐房制作、保管、出纳诸事。康熙九年(1670),设“毡作”于京东沙河。十一年,设毡库于武备院。三十四年(1695)